原创:大橘
6月15日,周六,终于考完六级,不必再强打精神。
6月16日,周日,躺在床上,花在睡觉上的时间多一点,偶尔醒来发发小呆。
6月17日,周一,没有动力起床上班,索性请了个病假。
······
那几天,是真的难熬啊。
朋友问怎么了,我认真想了一下,竟说不上确切原因。
组会上被老板骂工作不行,不至于!
投了人生中一份简历,结果失败,不至于!
家里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至于!
······
都不至于!
可我就是没有力气啊,不想做事情,不想思考东西。
这样的一种情绪,原以为会随着时间消散,可它却像大雾一样,把你的心全给蒙上,弄的整个都看不清楚。
嗯,好像是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浑浑噩噩的大脑,疲惫的身躯。
那个时候,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会流下莫名其妙的眼泪。
就有个声音在说:“你要怎么办”
一直说,一直说,不停地说···
没有办法去向父母表达这样一种情绪,朋友或许会懂,可是,一旦开始交流,又觉得“算了吧,大概是自己瞎矫情”。
于是,更加沉闷。
可还要好好生活呐。
我像是没事人一样开始工作交流,偶尔会有人问“感觉你状态不对”,我就打个哈哈“昨晚又熬夜了”
可你心里清楚,你还陷在那样一种不知名的情绪中。
许是知乎也“察觉”到了我不一般的情绪,推荐的内容竟然是“你们看到过最丧的句子是什么”。
丧?
是哦,这种状态可以用“丧”来形容了。
麻木的浏览回答,也是莫名其妙,被这么一些话吸引住:
“这世界挺没劲的”
“我从来没有这么伤心过,也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如此伤心”
······
这些话的原作者:胡波。
或许你知道,或许你不知道:
胡波,作家,编剧,导演。
嗯,他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象席地而坐》是他的遗作。
然后,隔天下午,无事,我开始看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好丧。
压抑的沉郁,肆意蔓延。
少年:父亲暴躁,母亲软弱,帮朋友讨“公道”,意外把学校小霸王推下楼梯,最后却发现朋友欺骗了他···
少女:从未感受到亲妈的爱,和学校教导主任关系不一般,而后被曝光···
青年:被喜欢的人拒绝,亲眼看着好哥们跳楼,在外是大哥大,在家却被父母随意谩骂踢打···
老人,被子女“赶着”去敬老院,自己的狗被一只大狗咬死···
等等等等
几乎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有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挣扎,绝望,没有体统,不像样子。
可我心里还有期待:会好的,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可是最后,那些矛盾、不幸、绝望,在结尾也没有一个解决,它们仍旧存在。
可我,释怀了。
我想讲一下,这种感觉,给你听。
如果,你也有这种丧丧的情绪。
如果,能帮到你,我会很开心。
我是建议身边的朋友不要去看这部片子,不是觉得它不好,我是害怕啊,害怕他们万一处理不好这种丧丧的情绪,可怎么办?
所以,我讲,希望你能听得进去。
这个电影里有个教导主任,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活着啊,是不会好的,会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以为换了个地方会好,好个屁呀,会在新的地方痛苦。”
这个电影里还有个老头,他说:
“我以为换一个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实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你站在这里,看着远方,感觉那里一定比这里好,而不要过去。”
话啊,只听一半就好。
因为,我坚信:生活,还是有温暖的。
只是,有时,也会觉得,生活荒谬,不可理喻。
我不想举例。
生活中或大或小的“不幸”太多了,我这么笨,可能说不到你心里去。
会有那么一个时候,你觉得:“好累啊,真的不想(继续)了”。
对吧?
那个时候的你,会想要去逃离么。
电影里的人,他们想去满洲里,去看一只整天坐在那里不动的大象。
满洲里的大象啊,它并不象征着理想。
只是他们无法从现实的困境中挣脱出来。
然后,他们找了这样一个地方,逃避糟糕的现状。
逃避,很怂,也解决不了问题。
你也无法得知那个地方是会好一点,还是更糟糕。
但还是要去看看啊。
我想向你传达的就是:
去看看那只“满洲里的大象”吧。
就换一个地方,不要去有期待:它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好一点。
它只是一个你的“据点”,让你逃避或是许你做梦。
或者更好一点,让你改变。
一切未知,皆有你定。
就像花伦乐队(给电影配乐的乐队)说的一句话“生活的姿态取决于你愿意被什么所唤醒”。
我希望你:在丧过之后,会有直面一切的勇气,然后好好生活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