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长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许多自我尚未觉察和发现到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不同的“习惯性思维模式”造就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今天我们来聊聊“抱怨”,相信在生活中你一定遇见过“抱怨”,究竟抱怨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抱怨?
要了解抱怨,我们就要先认识抱怨的好处,什么?抱怨有好处?是的抱怨有好处,你有想过抱怨有什么好处吗?
例如,在生活中:
唉,老公不给我做饭吃,不陪我看电影逛街
唉,什么破路,这么多车,堵死了
唉,老板真扣门,过节发奖金这么少
从这些话中你看到了好处吗?这个好处就是,“都是你的问题,责任在你不在我,我不用负责任”,说到这里相信你便知道了,抱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抱怨还有一个好处,讲这个好处之前,我邀请你先想像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晚上肚子饿了要吃饭,这个时候Ta又不会说话,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办?通常相信你都会:哭,对吧。
是的,一哭妈妈听到哭声就来了,于是就有奶吃了,所以孩子在这个时候学会了肚子饿就哭,哭就有饭吃了,为什么讲这个呢?这就是抱怨的第二个好处,吸引关注获得帮助,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早年防御机制,所以我有时候会对向我抱怨的朋友、学员或来访者说:“你在等奶吃吗?”
就这样许多人学会了抱怨,并时常在遇见状况后无意识的运用抱怨,于是便成为了一种“习惯性思维模式”,因为“抱怨实在太好用了”。
既然抱怨这么好用,那抱怨有坏处吗?我不说,相信你也会说,当然有了。
例如,抱怨令人陷入痛苦,抱怨令人陷入情绪,抱怨令人陷入烦恼……等。
说到这里,那我们该如何解锁“抱怨”呢?
在我看来,抱怨的方向分为三类:1、环境、事件,2、别人的问题,3、自己的问题,而抱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被动的把操控自己喜怒哀乐幸福快乐的权力交给了“他们(三类状况)”,他们有力量,而自己没有力量,他们有选择,而自己没有选择。
例如,天气不好心情不好抱怨、开车擦边心情不好抱怨、 领导骂人心情不好抱怨、做错事情心情不好抱怨。
归纳如下:
1、抱怨环境、事件环境、事件比本人有力量,自己没有力量
2、抱怨别人别人有力量,自己没有力量
3、抱怨自己否定自我能力,暗示自我没有价值
其实,
当一个人思想停滞在被动状态中,哪里会有选择的机会?
当一个人把自我状态交给了外在,自已哪里会有力量?
当一个人活在生命被动状况中,生命哪里会有选择?
小时候,因为小所以只懂得等待,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你有的选的,通过你的主动思考和选择,让你的人生一切由你主导!
如何解锁“抱怨”?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句话便可扭转乾坤,这句话是,当你觉察或发现到自己正在抱怨陷入被动状态中时,就问问自己:面对现状我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就会更好呢?如果有可能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将自我过好人生的权力和选择权交还给自己,如此以来人生便会大不相同。
愿正在看此篇文章的你,你的生命和生活百分百由你主导!
杨长懿
2016.12.18 22:5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