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琵琶记的演出》、《讲演》、《演戏记》等几篇文章。再一次敬佩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是那么朴实,如诉家常。《琵琶记的演出》里,让我欣赏到了老一辈的文学大家们的风采。那些熟悉的名字如谢冰心、闻一多等等,他们自筹资金、自作道具、自谋服装、自布背景,既考验了团队力量,又提高了自身能力,真是在自娱自乐中凝聚了留学生的力量。特别是那一句“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有强烈的团体精神”看完使人感动。几篇文章都讲到了演戏、说相声,从这也可以看出梁老在当时的青年中多才多艺、活泼随性的本性。
最有趣的要数《演戏记》了。他们热心公益,为了筹款,义不容辞。经过精心排练,但在预演的时候,却因为紧张忘记台词,妆也花了,嗓子也哑了,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演出完是几近崩溃。第二天的正式演出也是十分难堪,观众少之又少,错把第二幕当成第三幕,表演出现漏洞,还被取笑是卓别林。作为看客的我,也是忍俊不禁,大人物也是有这么尴尬的经历啊!
还有一篇比较有趣的是《记得当时年纪小》。说它有趣是因为里面提到的那首《张老三》,我曾记得爸爸小时候好像就哼唱过,读着前几句的歌词十分熟悉。当时还以为是爸爸编唱着玩呢,原来还是一首抗战名曲《河边对口唱》,原来竟然还是《黄河大合唱》里的一段,这可真是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
梁老的文字闲散中透着浓浓的烟火气,这样的文字读着真好!
2020.1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