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会先吃好的还是坏的?
相信很多人会想着先吃坏的,因为好的可以多存放些时间,这样能多吃一段时间的苹果。
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好,因为好的苹果也会变坏,你就永远吃不到好的,而且坏苹果吃了还容易生病,得不偿失。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先吃好的,坏的实在不能吃就直接丢弃,这样才对身体有益,也才能体现出苹果的价值。
这,就是“苹果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学会取舍,要始终先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01:舍认同,做自己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确实如此~
年少时,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理解和赞许~
但慢慢长大才发现,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和快乐不由他人定义,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所以不需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如果一味迎合别人口中的标准,就会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不断扭曲真正的自我。
所以,与其向外求认同,不如尝试接纳自己的所有,学习爱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
唯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安宁,也才会离幸福更近一步。
02:舍消耗,谋健康
北大教授刘国恩曾做过一项调查:积累财富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也许你以为是环境、背景、运气,可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身体健康。
他总结道,只有健康才是人生的大局。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健康是理所当然~
于是熬着最晚的夜,参加着各种各样的应酬,点着配料十足的外卖~
但殊不知,身体却在一次次消耗中慢慢亮起红灯~
在生一次病、住一次院,才会渐渐明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创造一切的可能。
所以,从现在起,舍弃所有不健康的作息和习惯
从吃好每一餐,睡好每一觉开始,置顶自己的健康!
03:舍执念,皆随缘
听过这样一句话:
“大道至简,成就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他得到过什么,而在于他放下过什么。”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放下执念,不去计较得失成败。
想想人生不如意本就十之八九,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太多的无奈和纠结。
如果件件反刍事事上心,那无异于追着乌云奔跑,给原本贫苦的人生突增烦恼。
不念过往,不强求不苛责,一切随缘,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处世状态。
人生,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只有看淡了、想开了、放下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生活才会越过越富足!
04:舍酒肉朋友,陪家人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才发觉,世界上除了家人,其实一无所有。”
对此深信不已。
过去总觉得“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热衷于社交,为了朋友常常两勒插刀。
但在经历了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后,才逐渐发觉,这世上人来人往,唯有人心最难估量。
许多朋友处着处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散了,最后留在自己身边的,只有家人。
生病时,家人没有任何怨言的悉心照顾;落难时,也只有家人真心诚意的为你加油鼓气~
家人,比谁都重要,比谁都靠谱,比谁都需要我们的陪伴和爱!
要知道三餐四季、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才是人生最好的光景!
05:舍欲望,懂知足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蝜蝂传》。
蝜蝂是一只虫子的名字,这只虫子很有特点,喜欢在爬行途中往身上背东西。
一般看到什么就会抓取什么,即使抬头爬行困难,它依然不放弃对外物的索取。
东西越来越多,它也越爬越慢,最后不堪重负,精疲力竭而死。
人有时就如同负重爬行的蝜蝂,常常被欲望和贪婪支配~
但欲望是个无底洞,背负太多,想要太多,到头来只会迷失自己。
这个时候,就要给人生做减法:舍弃欲望,懂得知足。
当一个人摒弃繁杂的欲望,清心寡欲享受生活时,才会越来越幸福快乐。
写在最后:
人生苦短,机遇难求,所以必须要在取舍之间,
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
苹果如此,人生亦如此。
唯有此,才能随遇而安,得偿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