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名 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中文译名翻出了调解栏目的即视感。
这本书介绍了逻辑谬误,比之前写过的《逻辑学导论》上的要多许多。它更细致地区分了不同的谬误,还提出了一套自己的分类原则,且举的例子更生活化。
作者提出了一个好的论证应该具备五条原则。而所有的谬误可以依照违反的原则进行归类。
这5条原则是:
- 结构原则
- 相关性
- 可接受性
- 充分性
- 可辩驳性
一个好的论证,必须有良好的结构,即
结论要有至少一个理由的支持,… 至少要拥有一个规范性的前提。这样的论证,不使用相互冲突或与结论相矛盾的推理,也不预先假设结论的真实性,更不进行不合逻辑的演绎推导。
同时,前提和结论要相关,前提对理智的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前提要有充分的证据,前提对各种可以预见的异议构成有效的反驳。
违反结构原则的谬误
分为两小类,一是前提不当,二是演绎推理错误。
先开始前提不当。
01 丐题谬误 **
丐题是说前提只是把结论重复了一遍。
H:在学生管理方面,这家学院完全是家长制作风。
O:为什么这么说呢?
H:因为他们把学生当小孩子看。
丐题听上去比较简单,但实际上不容易分辨。
如果可疑的前提或结论分散在论证中,彼此隔得很远,就更难察觉了。
再就是,丐题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词汇来吓唬你,例如“傻子都看的出来”、“很明显”、“小孩都知道”。
你必须冒着给人看成天真无知甚至弱智的风险,斗胆说道:”额,对我来说并不显而易见。“
因为
个人对结论真实性的信念或信心不能成为声称之真实性的证明。
这个谬误有个变形是引导性提问。
提问者希望对方得出引导性结论,但并没有提供什么证据。只提供了问句所包含的隐含性前提(即引导性结论)。
02 复合性提问
具体不写了,因为出现时比较好辨认,伤害力不大。举书中的例子:
- 你现在还逃税吗?
- 你会在下班的时候送我回家并带我去商场买买买吗?
03 丐题定义谬误 **
使用极为可疑的定义,假装成经验性的前提,去支持一个经验性的结论。用意是通过定义使经验性的声称为真。
H:真正的爱情永远不会以分手或离婚为结局。
O:那谁谁谁,不就是真爱但还是分手了么!
H: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情。
这个子类真是体现作者的功力,他完全不放过语境中任何可能是谬误的论断并分析出问题在哪。
例子中的 A 就“爱情”提出一种观点(如果他这么做,他需要接受 B 的反驳)。A 做的实际是提出一种新的概念及它的定义,新的概念即“真正的爱情”,定义即“永远不会以分手或离婚为结局”。
A 如果想要和别人探讨这个概念和定义,那没有问题。但 A 想把它包装成一种关于“爱情”的观点,就相当于在丐题。
“真正的xxx是/不是xxxx的”,记住这个句式,通常犯了这个谬误。
04 前提不相容
因为 A
而且 非 A
所以 B
出现应该比较好认,不具体说。
05 前提和结论矛盾
因为 A
而且 B
所以 非 A
06 规范性前提不明
得出道德的、法律的或审美的判断,而没有一个规范性前提作为支撑。
H:《忠犬八公》真是史上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因为场景很美,音乐也很棒,演员演技在线!
“规范性”这个词不知道原文是什么。根据上下文,我的理解是当你作出一个道德的、法律的或审美的判断,最好提供一个道德的、法律的或审美的评判标准,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作依据,否则就犯了这个谬误。
接下去开始是演绎推理错误。就是演绎里的形式谬误。在《逻辑学导论》系列读书笔记都有写过,只写一些例子,很有迷惑性。
07 否定前件谬误 **
如果死刑真能震慑人去犯重罪,那它就是合理的。但死刑并没有起到震慑作用,所以它是不合理的。
反击案例:
如果小 H 是猫,那么它是动物。
小 H 不是猫。
所以小 H 不是动物。
08 肯定后件谬误 **
如果被告人谋划杀死妻子,极有可能的是,他要保证自己能得到一大笔人身保险。而他确实得到了。你们说是怎么回事呢?
反击案例:
如果小 H 是猫,那么它是动物。
小 H 是动物。
所以小 H 是猫。
09 中词不周延谬误 **
三 K 党的支持者反对枪支控制,共和党也反对枪支控制,所以某些共和党人一定是三 K 党的支持者。
反击案例:教授读书,孩子读书,所以教授是孩子。
10 端词周延不当谬误 **
最近建的房子都很贵。不过,新式房子非常节能。所以节能房屋都会很贵。
反击:
所有的狗狗都是汪汪叫的,所有的狗狗都是动物。所以所有动物都是汪汪叫的。
11 不当换位谬误 **
作者的定义是颠倒条件陈述的前件和后件,或者颠倒全称肯定陈述的主词和谓词。
但前者其实就是肯定后件。所以只举后者的例子:
所有海洛因成瘾的人都是从吸大麻开始的。所以那些吸大麻的人迟早会成为海洛因成瘾者。
相关性原则
分为前提无关的谬误和诉诸不当的谬误两类。
先是前提无关的谬误。即前提和结论无关。
12 起源谬误 **
定义:无视发生的变化而根据早期的情况来评估某事,并以此作为当下结论的前提。
案例:
你不会戴结婚戒指的对吗?难道你不知道婚戒原本是一个象征,表示禁止妇女从丈夫身边逃走的脚链吗?你不会愿意自己成为一个性别歧视者吧?
我不会投票给他当市长。我们小时候一起长大,他那会儿游手好闲的。
试图弱化某种思想、某个人、某个惯例,或某项制度的重要性,往往只叙述其起源和发生,而忽视其发展或变化,并按照最初的情形来解释或支持当下的情况。… 我们评价某个事物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其来源的影响。… 应当把最初发生时的价值和当下的价值区分开来。
13 合理化谬误
运用一些貌似有理却虚假的原因,隐藏真正的原因。
书中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的一些借口之类。谬误名称可以改为合理化借口。
例如:我考试没过是因为有突发状况(而不是我不认真)。我没参加表哥婚礼是因为我们关系一般(而不是不想出份子钱)。
14 得出错误结论 **
这个命名太不走心了,很多谬误都可以得出错误结论。
这个谬误有点像《逻辑学导论》笔记里写过的“甩大词”。指的是论述一些政策或措施应该实施,是因为它针对的问题存在或严重。
我们应该出台男女权利平等的法律,因为社会上有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blablabla 举证现象。
记者有告知公众的义务,我们都知道,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而且,记者可以让官员们保持“诚实”,通过挖掘出其言论背后的事实,以及在他们说谎时对他们曝光。所以,法庭如果仅仅因为记者没有透露消息源而把他们送进监狱,是非常不公正的。
这段论述了记者很重要,但并没有论证法庭对记者不公正。
15 使用理由不当 **
这个一般指的是,我们提出了某种政策或措施,别人反对说它未能实现某个目标,但其实目标本来就不在我们的打算之内。别人把目标加塞在我方的措施中。
例如支持枪支的人反对为管控枪支立法。他们会说,枪支立法并不能阻止使用枪支犯罪。但是支持立法的人也承认这一点,他们只是希望通过立法减少一些危害,例如减少误杀等等。
然后是诉诸不当系列。
16 诉诸不当权威
17 诉诸众议
让人接受的理由是大部分已赞同,或者把没人认可当作反对的理由。
前者可以举反例:很多人酒后开车…
公众的一般性意见是善变的。….科学和历史上那些曾被大部分人认可的真理,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后,就露出了虚妄的本质;反之,那些曾被多数人唾弃的歪理邪说,最终却被人证明是真理。
18 诉诸强力或威胁
19 诉诸传统
20 诉诸自利
在讨论中,仅用个人处境或自身利益作为唯一理由。
案例:我真搞不懂你为什么反对削减资本收益税的提案。从你的纳税级别看,这个提案会让你省下一大笔钱。
潜在的私人利益是让人动心,但不能作为评价一个公共政提案的因素。
我们要看待讨论的问题是要解决影响大部分人或整个社会有关的政策呢,还是逻辑上不相关的涉及某个特别人士的个人利益。
这有点像合成谬误:对你好就一定对全社会好。
21 操纵情绪
它有几个子类
22 连坐 (Guilt by Association)
你的观点和我们的敌人很像,暗示你持有这种观点会被排挤。
这里有一个荒谬的假定——我们总是和自己喜欢的人意见一致,和不喜欢的人意见有分歧。
某憎恨同性恋人士:你怎么能投票支持xxx议员呢?同性恋都支持他啊。
这个谬误意味着,敌人的突发奇想,或某些行为决定着我们的想法。敌人一改变想法,我们就得改变我们的立场。
23 诉诸集体忠诚
24 诉诸羞愧
接受原则
分为语义混乱和无理预设两类。
第一类语义混乱,有几个实在不重要就不写了
25 模凌两可
26 貌异实同
接下去无理预设,这部分很重要。预设很难察觉,却很常见。
作者十分细致地把常见预设都梳理出来了。
27 后来居上
假设新的观点、法律、政策或行为是更好的,理由只是那是新的。
28 连续体谬误**
举个例子就清楚了:
心理学教授给每人加了5分。照我看,能加5分也能加6分啊。5分和6分有什么区别吗?可及格和不及格,就差这一分了。都加5分,小 H 及格了,我就 59!难道他心理学比我好那么多吗?
连续体中某一类范畴和其对立范畴往往是可以区分的,尽管有时界限并不容易清洗地划出。比如,从哪一点开始,温暖的夜晚变成凉爽的夜晚,姑娘变成妇人?但温暖的夜晚与凉爽的夜晚,姑娘与妇人确实是不同的。
不能因为连续体不容易区分而说他们是相同的。
小H 可能心理学并不比我好很多,但总得建立一个分界点(60分),否则一些相反的事情,比如懂心理学和不懂心理学,就变成一件事了。
29 合成谬误
30 分解谬误
31 非此即彼
也称“非黑即白”。例如有人主张人工流产是错误的。但其实也可以认为它未必是对或错的,而是“伦理许可的”。
32 实然-应然谬误
觉得实际的便是合理的。政治上将政策或实践现状作为某一特定政策或实践的正当性基础。
惯例的就是好的。
33 一厢情愿
希望某事是真的,它便是真的。
34 拒绝例外
假定原理或规则没有例外。或者,如果有例外就不承认原理或规则。
小 A 想在自己的居所开一家二手车行。她说,那是她自己的地盘,城市规划管不着她。
类似侥幸心理。
35 折衷谬误 **
认为折衷的就是最好的。难道不是吗?作者犀利呀。
巴以冲突各执一词,各处一个极端。因此,某种妥协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妥协也许的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办法,但那不等同于认为妥协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里很想看原文,唯一办法难道不是最好的办法了么....?
36 不当类比
充分原则
分两类,缺失证据和因果谬误。
缺失证据的有
37 样本不充分
和“个例问题”很像
38 数据不具代表性
这是在验证证据步骤中的问题,书里有4类
- 数据源有污染
- 样本偏差(有倾向性的样本)
- 答题人不认真填问卷
- 统计方法不同
39 诉诸无知 **
不能证明其无,便是真的。
我们办公室的员工都对薪水满意啊。因为从没听到他们抱怨,要求加薪。
没有对薪水不满的证据,但也没有满意的证据呀。
这应该算一个隐含假设,“沉默即满意”。
40 罔顾事实的假设
一般是用现在的条件去嘉定过去或者将来发生的事情。
放马后炮就属于这种
41 诉诸俗见
诉诸陈词滥调、格言警句。
格言警句经常是矛盾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异性相吸”
还有以代代相传的民间说法为证据。“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42 片面辩护
类似于双重标准
43 漏失关键证据
接着看因果谬误
44 混淆充分和必要条件 **
先解释下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是没有某事,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例如氧气是着火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了必要条件,事情也不一定发生。
充分条件比较尴尬。有了充分条件,事情不一定发生。没有充分条件,事情也不一定发生。比如划火柴和着火。没有氧气,划火柴不会着火。着火也可能是打火机引起。
而只有同时具备充分必要条件事情才必然发生。
这个谬误就是认为有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事情一定会发生。
例如一个产品会不会火,好的体验是必要条件。(也未必吗?那改成一个产品会不会持续火。)好的营销是充分条件。
45 因果关系简化
最典型的解释也不可能逐一呈现出成千上百条的先行条件,即导致事情发生的所有充分条件,所以很容易对别人的因果关系挑毛病。但是千万别指望一个因果关系就囊括所讨论事件的所有先行条件。
更何况有些因果关系是因果链。
46 后此谬误 **
A 先于 B 发生,A 就是 B 的原因。
如看见一只黑猫,认为会有霉运。
47 混淆原因和结果 **
小 O 取得好成绩不足为奇,因为她是老师的宠儿。
48 忽视共同原因 **
把同一原因导致的两件事,误当作因果关系。
假定小 H 胖且抑郁,说肥胖导致抑郁,或者反之。
这是混淆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49 滑坡谬误 **
假如我们允许同性结婚,那么下一步就会有人要求群婚,甚至很快就没有人会费劲结婚了。
滑坡暗示了所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实际上它们是有待论证的。
50 赌徒谬误 **
某个随机事件在过去发生了,那么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改变。
某人觉得自己已经被婚恋机构安排了 7、8 次糟糕的相亲了,下一次一定会不错。(真相是不一定会更好。暴....暴击?)
可辩驳原则
分为三类,有关反证的谬误、诉诸人格、转移焦点。
有关反证的谬误
51 否认反证
52 忽视反证
53 毛举琐细之处
诉诸人格
54 人身攻击
55 投毒于井
56 彼此彼此
转移焦点
57 稻草人
58 红鲱鱼 **
介绍过红鲱鱼。但本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红鲱鱼伎俩,对于日常识别很有帮助。看下是不是很眼熟:
我们年轻人都抱怨过累成狗但穷。父母说:你这算什么,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吃都吃不饱。
红鲱鱼谬误最常见的形式,是宣称现在这样子就不错了,因为“事情可能更糟”呢,以此把注意力从涉及不利形势的辩论或批评中移开。.... 尽管事情确实有可能更糟,但讨论的不是这个。引开注意力是为了逃避解决问题的责任。
再举一个例子:
我猜不明白你们这些人关心被流产扼杀的婴儿,却不关心无缘无故死于枪口之下的每年成千上万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