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旦,回家探母,也算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攒了一个月的力气,终于有劲儿回家了。回家需要攒劲儿,是因为回家一趟确实特别累人。路程长,坐车累得腰酸背痛;母亲难伺候,话说多,总是闹得不愉快。母亲年龄大了,说话顾头不顾尾的,我们不计较,但是总是话不投机,到后面就不欢而散。
我一般回家的项目就是:陪着母亲吃顿饭;然后领着母亲去洗个澡。陪着吃饭,也不容易,因为吃啥饭都需要母亲决定,不然落埋怨。但是问她吃啥,这个过程很曲折,母亲欲说还休,欲盖弥彰,最后我们半猜半蒙,定下了她想吃的饭。吃饭过程不能多说话,比如,我说面条里面有蒜苔,母亲生气地说:根本没有蒜苔,我吃一辈子蒜苔了,还能吃不出蒜苔!于是大家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就是没有蒜苔。现在母亲已经老到了“指鹿为马”的年龄,而我们也做到了“装聋作哑”的服务,只是没有了那种心有灵犀的聊天,感觉总是缺少点什么。
今天我刚到母亲那里,母亲就问:你们早上吃饭了吗?我说:没有。母亲马上说:可惜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明明桌子上香蕉苹果饼干都摆着呢!好吧,我也没想去吃。
我说:到饭点了,咱们现在也该出去吃饭了。你想吃啥?
母亲说:我昨天去剪了个头发,里面的师傅还帮助我穿外套呢。
我说:哦,那挺好,中午想吃啥?
母亲说:我近一个月都没有好好吃饭,我牙疼。
“哦,你瘦了妈。”
“吃不了饭,怎么能不瘦呢?
“那今天咱好好补一补,你想吃点啥呢?咱看看车往那里开?”
“人家的女儿天天往这里跑,买的烧鸡啥的……”
“妈,那咱们去吃饺子吧?再点几个菜吃吃。”
“饺子有啥吃头儿!”
“那你想吃啥,你说吃啥就吃啥。”
“我知道吃啥,你们想吃啥就吃啥”
“我们想吃饺子呢,你不管我们,你吃啥咱就吃啥”
“昨天我们去理发的路上,看到有一家油泼面,我们还说啥时间去吃呢”
好吧,总算说到地方了,那就是想吃油泼面了,那就去。你说,吃个饭费劲不。
吃过饭,回家午休,午休起来,我就安排去澡堂洗澡。看母亲有点犹豫(上次我领着去洗澡都过了一个月了,我问:中间有人领你洗过澡吗?她说没有。),我就说:妈,你想去洗澡呢,我就领你去;你要真是不想去,也别勉强。母亲思考了一会儿:嗯——,那去吧,过年就不用洗澡了。我说:过年还早呢,中间我再回来给你洗澡。洗澡历时近两个小时。也不用母亲亲自洗,有专业的人搓泥。只是洗澡时间有点长,母亲都受不了了。回来的路上,人家说需要买些日用品,但是没有带钱。我说:你说要啥,我给你买。她又说不出来,最后她授意买一箱早餐饼。虽然是母亲说要买的,但是可能还是没有买到她心里去,于是一路唠唠叨叨,说车子转的时间过长(其实也就四五分钟),让她头都晕了。还说,为什么买东西要带上她,让她跟着受罪。完全忘记了买东西是她提出来的,不然早就到家了。
母亲总是说别人的孩子咋好咋好,或者另一个孩子咋好咋好,完全不记得眼前这个人的功劳。比如,我这次给母亲买了个棉裤带回家,人家一点欢愉之情都没有,却说:邻居家的老人心疼女儿给买棉裤花了一百五。我都诧异了:我买的棉裤不花钱吗?我花了三百多,五百多买衣服的时候,也没有见你夸过?母亲说:你买的这个是黑色的,人家的是花的。我说:去年买的那个不也是花的吗?母亲说:人家的那个宽。好吧。母亲又说:你二哥给我买了个些生活用品,花了二三百。我说:妈妈,各人尽各人的心,我领你出来洗澡,一次好几十(门票、搓澡、搓泥宝、推奶等等),不是也花钱了,各人花各人的钱吧。
回来的路上,我和老公分析了半天,总是理解不了母亲的心理,也许代沟深沉,也许生活环境不同。母亲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带她到饭店吃饭,很少有高兴的时候,总是黑着脸,好像是花了她的钱。做一个不扫兴的家长,实在是难啊!我看着母亲,又看看我的女儿,很为我的女儿担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