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的手电筒是什么?
见:
今天听罗辑思维之前有一期内容,介绍了《事实》这本书,话说1996年的时候,《事实》这本书的作者汉斯,在非洲坦桑尼亚的一个偏远村庄看到了一位乡村医生,他这个村里,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医疗设备、也没有电,这个医生还要经常往返于几个村里为孕妇接生。汉斯就问他,如果让他选一个工具,可以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会选择啥?医生的答案是选择给他一个手电筒,因为有了手电筒,他就可以在夜里赶路时去为人接生会看得见路.
这个也就对于现在生活在基础设施完善、灯火通明的城市居民很难理解,平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就是希望和愿望。
罗胖得出结论:当我们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许要想的,不是我觉得什么最重要、什么最好用,而是反过来想,在他的处境里,他想要的“手电筒”是什么?
感: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不要想当然地从自己的处境去思考某件事情,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环境去思考这个问题。
思:
他想要的手电筒是什么?我们习惯以为我们的思考是为别人好,实际上,很多时候别人的“不领情”并不是说不同意你的观点,而是你的观点在当下对方所处的环境而言,没有多大用处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行:
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要的“手电筒”给别人,而是多思考别人的环境与自身环境的差别,再做判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6923505/ea048c923bb94273.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