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丢下《瓦尔登湖》来来回回好几次,仍旧没有读完它。
世人都说《瓦尔登湖》好,在书里,人们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得到了心灵的洗涤,远离尘嚣是非,亲近大自然,仿佛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世人都说在《瓦尔登湖》里,仿佛看到了泛舟湖上,躺着小舟上闭目养神,无忧无虑;仿佛行走在林间小道,追寻祖先的足迹;仿佛在村头跟老大爷聊天,唠唠村里的八卦轶闻。
然而我看不下去,在看《瓦尔登湖》时,我并不能静下心来,得到心灵的宁静。我看不进去作者的絮絮叨叨,看不进去作者对着一片湖泊长篇大论,看不进去作者的悠然自得。我无意抨击作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每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每个人的态度,我理解作者在瓦尔登湖生活的那几年。然而,自从来到大城市读书,我的心境完全达不到作者的怡然自得。说自己急功近利也好,说自己心浮气躁也好,我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作者那种宠辱不惊的状态的。
我在书中看到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恬淡的,说不上积极,更谈不上消极。仿佛作者就是以天地为家,以自然为邻,仿佛作者就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作者可以一天什么事都不做,单纯地躺在小船上,任凭小舟漂浮,作者甚至在小舟上睡着了,醒来不知飘到何处去了。作者种农作物,我从来没有在书中看到作者为了播种、收获而手忙脚乱,仿佛该播种的时候,他就去播种,该收获的时候,他就收获。而作为从小开始干农活的我来说,我印象中的播种、收获绝不是这样的。我所知道的播种是夏天天刚刚亮,就要踩着露水下地干活,大人们揪着睡眼惺忪的小孩子抢着播种的黄金时间;我所知道的收获是,前一刻还燥热无比,下一刻已经风雨骤降,我们抢着、嚷着把摊开晒太阳的麦子堆成一堆用塑料盖起来。那时的慌乱和狼狈,绝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以后回想起来,也不是一件想要再经历一遍的事。
看《瓦尔登湖》,就好像让年轻人去钓鱼,一动不动地在湖边等着鱼儿上钩。这种等待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种煎熬,因为我没有那种心境可以安静地等待着鱼儿咬钩。我会匆匆忙忙,神色匆匆,像浮游奔波于天地间,庸庸碌碌。我做不到像作者一样,在湖边搭建自己的小房子,隐匿于世界之外。但仔细想来,自己也并没有活的像兵荒马乱一样,我虽然做不到远离尘嚣,但是我周末也有放松自己的事情可做。我喜欢周末研究烘焙,看着自己做的蛋糕在烤箱里慢慢胀大,这时候就很有成就感。旅游不是我出世的常用方式,去旅游,就是去各个不同的地点打卡,在各个地点因衣食住行与商人发生交易,对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并不是很了解,根本做不到像作者一样宁静并且有归属感。但旅游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暂时忘记自己长期所处环境的各种事情,单纯地只是与旅途上的在人生中可以成为“路人”的人发生联系。这样看来,每个人的出世入世的方式都有不同吧。
作者的宁静的生活鼓舞了很多人追求宁静的生活和心灵,但最终作者仍然入世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或许宁静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只是每个人的方式不同,而作者在世间或许也找到了使心灵宁静的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