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13497/e5b9e238c9740bab.jpg)
前段很流行的话题“寒门再难出贵子”,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些人觉着,现在的资源两极化太严重,好的师资力量都在大城市,所以难以出“贵子”
而有些人觉着,师傅领进门,修行再个人,师资力量只是一方面,关键的部分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那么,你是支持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呢?
而实际上,大量的评论都是基于这两种观点而去发表意见,反而很少有人去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寒门再难出贵子”那么什么叫做贵子呢?
是考上了清华北大算是贵子?还是未来功成名就算是贵子?
是毕业后,进去世界500强企业,算是贵子?还是创业寻找自己的路算是贵子呢?
为什么很多人不是基于问题本身去思考,而是借着评论去思考呢?
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理解“批评性思维”
什么叫做批判性思维?维基百科的回答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维的思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13497/033746d87a6aae76.jpg)
所以,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批判,而是关于思考本身的一种逆向思维。
那么再生活工作中怎么更好的应用“批判性思维”呢
一:如何更好的、正确的接受一条信息?
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地铁的通道里,各种公众号、APP里,随处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叫:《震惊,40岁以后生孩子的女人寿命会更长》
如果不小心点开这样的报道,很多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会觉着,很惊悚,”不能太早生孩子“但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想的是,”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呢?还是“只是观察到的先后顺序?”
所以对于看到的、接收的信息,你要问自己这样3个问题。1:信息的发布者是谁?他发布的目的是什么?,2:言论是否公正?,3: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吗?后来我去查查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个文章的作者是个“卖药的”他发布这个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荐他的某种保养品,而且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证明他的观点,而文章只是呈现了两件事情的先后顺序,并非因果关系,所以我知道这个文章是“假”的。
所以这三个问题弄明白,才不至于人云亦云的所以信息都相信,尤其,当两条信息观点不一样的时候,避免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
二:当我们面对相同观念时?
在面对相同的观点的时候,人们很难去运用“批判性思维”,毕竟想法都差不多了,怎么去更好的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呢?
首先,要跳出自己的“选择性偏差”,什么叫“选择性偏差”呢?因为人们的“非理性”,所以人们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型,然后对事件进行评估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的可能性的证据,比如,“这个公司好,那么这个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能赚钱”就是典型的陷入了“选择性偏差”,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之前特别喜欢看《白夜行》这本书,之后就觉着作者东野圭吾所有的书,都应该特别好,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东野圭吾是个特别高产的日本作家,因为高产,那么质量就会相应的有所下降,以至于后来我看的《湖畔》等,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
那么当面对相同的观点时,该怎么避免陷入这种“选择性偏差”从而更好的应用“批判性思维”呢?
两个办法:1、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暂时隐藏下自己之前的经验,比如,大公司的股票要不要买,不是基于这个公司大,而是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规模只是一方面,至少前景发展,公司的核心理念都要去做详细的调查,再做决定,毕竟“生意有风险,投资要谨慎”嘛。2跳出自己的舒服圈,去主动的了解,不同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比如我自己,从事教育行业,身边的朋友同事也大都是教育行业的,那么其实我们的看法,大部分都是从“教育”这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就很限制思维了,后来我参加了很多读书会,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太过单一了,哪怕最为熟悉的“教育”,和大家探讨完,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
三:当我们面对不同观念时?
世界上极少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就拿”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具体的界限,所以当别人的观点和你的不一样时怎么办呢?,不要上来就直接说”你说的不对,这不叫运用”批判性思维“因为”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批判,所以不要着急的基于结果就去抨击对方,而是要先听听对方的故事,比如一个孩子对妈妈说,”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好多妈妈都会说,”你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只有上学才会有好的发展“,从而,巴拉巴拉一堆,而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妈妈,首先想的事,孩子为什么好端端的会有这种想法呢,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把“我为什么不想上学,背后的故事讲出来”明白了,原来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觉着老师对他不公平,才会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清楚了,好妈妈就知道接下来,应该去找老师了解了解情况后,共同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而孩子因为他的话“被听完”觉着受到了尊重,那么他以后在学校在受到各种问题,都会想着和他人一起解决,而没“被听完话”的孩子,心理想的是“就知道批评我,你都不问问原因的吗”,估计以后再遇到问题,就只会噎着藏着了,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即使问了,也不会得到答案。所以要先听故事,去在评论结果。
总结下,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应用“批判性思维”呢,要记住以下三点
一:面对即将要接收的信息,不要全盘的都相信,要问问自己”有科学依据吗?“,”发布者的目的是什么呢?“,”言论是正确的吗?“
二:面对相同观点,要跳出”选择性偏差“,主动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想法,千万不要固化自己的思维。
三:面对不同观点,不要着急看结果,而是要先听听结果背后的故事。
我是天真,一位擅长总结知识的90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13497/9618fd5c163d27c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