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蔡志忠老师讲述“我们怎样才能放下烦恼”,他说:
心生“自我”,便有喜好分别,个人永远站在“自我”的角度看问题行事。这样我们的心就变成了一个容器,把自己喜欢的装进去,不喜欢的挡在外边。随着我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需要分拣的部分也越来越多,这样我们的心就会越变越小,以至于属于我们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小。
当我们刚出生为婴孩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从而对外界作出的反应是自然而没有分别的,一如婴孩的眼神,天真而单纯,这就是人的自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便会从整体中独立出来,形成自我认知,就是所谓的“个性”。
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套以“个体我”为中心的固化思维模式,这就是“我执”。
“我执”会影响到我们内心意识的判断力,从而引发外在行为。而我们的外在行为、语言、思想与其他各式各样的“我执”的行为、语言、思想发生碰撞,产生交互作用,会形成两种结果,要么协同,要么对立。
协同产生喜悦,对立当然产生烦恼。并且你也没有能力让其他人都按你的意志行事,因为每一个人都在顽固不化地坚持着“自我”,为自己的心设立门槛,接纳哪些,拒绝哪些。
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不协同因素会越来越多,像无形的网一样束缚着你,你根本逃不脱烦恼和痛苦的纠缠。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变成一次别无选择的艰辛的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