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为什么要坚持不变?
A:环境变,我不变,这不是什么倔强的姿势,这就是本分。
Q:面对空场,怎么跨年演讲?
A: 一个约束条件出现了,难受、抱怨都没有用,唯一该考虑的,就是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怎么创新?——我们有机会摸索一个万人空场下的讲演新模式了。
Q:什么是一个好概念?
A:它应该界定清晰,而且是一个可以被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只能让大家敞开来讨论,然后等着更好的概念出现,它就会自然凋谢了。
Q:为什么说自由源于训练?
A:自由只有一个来源,就是训练。刚出生的小孩有什么行动自由?他只有通过训练学会了走路,他才有行动自由。没有受过表达训练的人,驾驭不了语言的人,谈不上有什么说话的自由。什么是自律?就是内心自由在外面显现出来的样子”,反过来说也成立,什么是自由?就是因为接受训练,外面显得自律,而在内心感受到的样子。
Q:为什么“莫以恶小而为之”?
A:大多数人做了一件事,如果是坏事,哪怕非常小的坏事,我们心里都知道。做完之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都会降低。当时摇摇头以为过去了,其实这个恶劣的心绪会一直跟着自己,甚至延续很长时间。小恶这个东西,它影响不了其他人,真正妨碍的是我们自己。
Q:一篇演讲稿要经过哪几关?
A:第一关是结构和材料,它决定了一场演讲的信息品质。第二条要细磨的,是在文字上的细节。不能光说的时候痛快,在文字传播上,也要经得起它印在纸上被反复地看。第三关,是当着人反复地说这篇稿子,因为纸上成立的东西,经过口头表达,再传达给听众,在听众的感受中,又是另一个东西。还有第四关,就是每一个演讲片段被截屏出去,会不会产生歧义?这就更是一个细致的功夫了啊。
Q:什么样的环境最友好?
A:弘一法师说过这么一段话,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有一失言,而祸不及(我说了错的话,但是好像也没啥后果);偶一失谋,而事幸成(我没有精细筹划,但是事居然还办成了);偶一恣行,而获小利(我偶尔胡作非为,居然还拿到了一点小利益)。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我要是觉得本该如此的话,那就要倒大霉了)。”人犯了错,受到了惩罚,其实不见得是什么大灾大难,也可能是老天爷给咱们的重要提醒。提醒得越不及时,后面的祸害反而就越大。反馈及时,同时也宽容的环境,才是最友好的。
Q:开始的结束也是结束的开始?
A:每讲一件事,都必须往前接住一个传统,不能是天外飞仙,又必须往后开创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不能是人云亦云。每一件事都必须往上承接一点普遍的共识,要在周边人的支持下开始,也必须添加进一点自己的独到的创造,让自己的力量多少能推动一点事情的前进。
Q:十年将满,我会继续吗?
A:把收场、未来和现在三件事同时做好,才是我心目中一个干事的人的样子。
Q:为什么土豆是第四大主粮?
A:中国有三大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土豆VS红薯:红薯因为对温度和水的要求更高,所以,不合适在北方和缺水的西部种植。红薯的可储存性不如土豆。土豆能储存一年左右,而红薯就不行。因为土豆的种植面积更大,所以人类就积累了更多的应对土豆病害的科研成果。种植红薯的安全性也不如土豆。在合作系统当中,决定一个元素成败的,可能不是它的某项优势,而是它对空间、时间和合作伙伴的适应性啊。
Q:成都的生活品质为什么高?
A:在很多一线城市,人和人的关系往往是通过各种鄙视链,比如财富、地位、名望、品味、颜值等等构建起来的。而成都呢,历史上的九次大移民构成的城市,严格地说大家都是外地人。又因为没有多少天灾和动荡,生活相对富足,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松弛,没有强烈的鄙视链关系。
Q:为什么父母要求孩子考公务员?
A: 这孩子进了体制,就有组织管着了。现在组织上管天管地,纪律严明,道德要求高,什么事都得申请,比我和孩子他妈管得都严,我更放心啊。过去我们讲到一个人的愿望,通常想到的都是金钱、权力、名望、爱情、自由之类的东西,但其实我们内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期待,那就是稳定的环境和明确的边界,甚至是严明的规则。这是安全感在当代社会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啊。
Q:35岁现象,怎么破?
A: 35岁以上的白领和技术人员都很再难找到工作,一个人到了35岁,就不该再被硬杠杠(比如学历、经历、技能、年纪)衡量了。他的价值应该体现为业界声望、朋友和人脉,还有很多硬技能之外的软技能。这样的人也会跳槽,但通常可以在自己营造好的各种社会网络中自由流动和向上攀登了。所以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白领技术人员,35岁之前,想办法让自己不再去人才市场上找工作,这本身就是奋斗目标啊。
Q:什么是“注射式洗脑”?
A:人和人之间的博弈,也就是看谁能用自己的思维框架套住别人。如果有人用“为什么+一个观点”的方式问你问题,不管我怎么反应,我都是在对方给定我的框架下做反应,我被迫接受了一个没有事实依据的别人的框架。
Q:为什么问题比答案重要?
A:人的能力就在于,他不会陷在一个框架里,他会审视这个框架,提出一个新问题。比如刚才这个例子里的“张三是谁啊?”不受既有的目的手段框架的约束,这是人所独有的特点。
Q:人有哪两种行为模式?
A:严峰老师有一段话说: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叫“任务”模式,还有一种叫“探索”模式。没有任务模式,就没有效率,没有探索模式,就没有创新。
Q:睡眠是抵抗资本主义的最后堡垒?
A:《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讲的是资本主义的本能,就是要把人类的生命本能和作息节奏给消除掉。一直到什么程度?到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不间断运行的程度。但是,这个进程还是遇到了最后的抵抗,那就是人类的睡眠。
Q:成年人只看利弊吗?
A:如果一个成年人只看利弊,那可能错得更离谱。为啥?因为利弊是不容易看得清的。成年人不看利弊应该看什么呢?我的理解是:要看该不该。小孩子只会置身事外地判断对和错,而成年人会设身处地地想想该不该。
Q:“爱”的能力需要学习吗?
A: 有一件事你想征得爱人同意,通常我们会说“我想怎么怎么样”。这样说没问题,但海贤老师建议你在后面加上一句“好不好”,它直接把“需求”变成了“商量”,如果你把这句好不好变成了日常俩人沟通的口头禅,能奇迹般地改善两个人的关系。
Q:为什么不能轻言对错?
A:环境一变,原来的优势和劣势就会翻转啊。还有,合作者也会变啊。环境一变,原来的优势和劣势就会翻转啊。还有,合作者也会变啊。
Q:“进化论”也是一次观念革命?
A:如果每一个变异都可能闯出一条路,都有价值,那一个物种的标准就崩溃了。对整个物种来说,带有各种特征的,甚至看起来像是得了病的个体,都有可能是重要的创新。
Q:1秒钟就划走,说明什么?
A:很多1秒就划走的,反而说明他是在抵抗诱惑。简单算法对付不了复杂人性啊。
Q:写文章的首要技术是什么?
A:写文章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我自己的体会,是分解任务。就是把一个总体的意思分解成一个个更具体的意思。
Q:智力和智识有什么区别?
A:有智识的人,往往对很多事都不急着下结论,他要审辨,他要怀疑,他要生活在一个持续的有智慧的世界里。
Q:怎么提高职场写作水平?
A:想学好写作,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写作的目的。文学,是艺术的一种,目的是表达自我,表达方式越独特、越新奇,作品的价值就越高。但是文章不一样。文章是日用的,它不是为了表达自我,而是为了顺畅沟通,所以写文章,越直白、朴素,让沟通越没有障碍,就越好。
Q:你该坐在会议室的哪一边?
A:客人要坐在背靠门的那一边。一个正在开会的会议室,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哪里?就是门口进来人。一个正在开会的会议室,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哪里?就是门口进来人。
Q:什么是“修为”?
A:坐怀不乱是不可能的,你是人,你的操作系统和反应方式在出生前就定好了的,你凭啥可以坐怀不乱?会用正确的方法才是。比如说《西游记》里面,女儿国国王去撩唐僧,唐僧的办法是把眼睛闭起来。你别小看闭眼这个动作,这就是正确的方法。反应模式是大自然预设好了的,没办法改变。而行动模式则是可以自己修炼的,这才叫修为啊。
Q:为什么城市化影响出生率?
A:人这个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拥有想象力,也就是给自己编故事的能力。城市人不想结婚,本质上是因为用未来的无穷可能性,替代了当前的选择现实性.
Q:保温杯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A:如果保温杯造得非常保温,开水倒进去,几个小时都还是烫的没法喝,那就一点也不方便。以活生生的人为尺度,那就休想有一套简单的标准。人的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产品标准的模糊性啊。
Q:“轮作”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吗?
A:不管你多忙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那都是有自然节律的,急不得。忙忙这个,忙忙那个,然后等该发生的事自然发生。
Q:销售高手什么样?
A:一个好销售的特质,反而是那种愿意把简单动作重复做的人,而不是动不动就兴奋的人。好销售的最大特点是抗压。面对压力,能做出建设性反应的人,才叫能抗压的人啊。
Q:资源越多就越好吗?
A:丰富性悖论”就是说,资源越丰富,对普通人越不利,但对少数人越有利。信息越丰富,普通人在信息垃圾中就越是难以自拔,但是也总有少数人能够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更多的机会。信息越丰富,普通人在信息垃圾中就越是难以自拔,但是也总有少数人能够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更多的机会。
Q:原创和模仿,冲突吗?
A:我们是通过模仿他人并观察我们的独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从而发现我们自己是谁。”模仿和原创不仅不冲突,甚至可以说,原创就在模仿之中啊。
Q:共识多了一定是好事吗?
A:“秒批率”,就是说,公文流转到某个人这里的时候,他只用了3秒不到的时间就批准了,一个人的秒批率越高,他忠于职守的态度就越差,或证明这个审批程序可能没有必要,那就要考虑改革审批流程了。一致同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决定。“共识悖论”:共识越多的地方,越要小心啊。
Q:短视频是现代化的解毒剂?
A:脑子聪不聪明,学习、工作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能力迅速完成任务,对公司有没有贡献……他们内心的刑具,就是这些丈量、判断个体价值高低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价值观建构的体系驱赶着人们陷入无限竞争的社会。
Q:养育孩子有两种逻辑?
A:孩子不会长成你希望的样子,他会长成你的样子。养育孩子,本来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吃穿住行学各种关照,当然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各种限制(按照现代社会的逻辑,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即将要投入竞争的投资品,其中当然包括要投入时间资源)。那另外一种呢?就是提供资源和榜样。这个榜样当然就是我们父母自己啊。(按照人类古老的逻辑,把孩子看成是生命的传承,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人,那当然榜样的作用和人格的示范,才是最有效的)。
Q:孩子和父母,谁更关注对方?
A:小孩子生存的资源来自成年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被成年人规定,小孩是集中营里的俘虏,而成年人是看守。俘虏要细致入微地体察看守的每一个动作和情绪的变化,他才能活得更好嘛。
Q:怎么看待元宇宙?
A:如果新事物还只是一个词儿的时候,那就应该同时保持两种态度:保持好奇,不下结论。
Q:他为什么被开除了?
A:我们总是喜欢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构建一种简单的关系,其实,所有的结果,原因都比表面看上去要复杂。
Q:什么样的病不耽误工作?
A:一个美国大学老师发在网上的段子,她说,“我曾在大学里教过早上8点的一门课,仅仅一个学期就有很多同学的祖父母去世。于是后来我把课程挪到了下午3点,结果再也没有什么祖父母去世了。朋友们,我就是这样拯救生命的。”
Q:中国对现代文明的贡献是什么?
A:中国可能会为整个人类贡献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型。比如,一个大国不通过剥削殖民地,就能完成工业化;一个大国不通过称霸和酷烈的战争,就能和平崛起;一个大国,不通过剧烈的内部撕裂就能形成共同富裕。
Q:为什么喜剧会盛行?
A:现在的环境太嘈杂,让人沉浸到另外一个场景里面变得非常困难。而正剧、悲剧都是需要人沉浸其中才能欣赏的。而喜剧不用。喜剧是天然不需要观众沉浸的剧种。喜剧未必代表欢乐,喜剧也许是代表旁观心态的盛行。
Q:“蝴蝶效应”是错误的吗?
A:这是一种错误的因果归纳。复杂系统的现象,只能回到复杂系统层面去思考,而不能归因到任何一个单一现象啊。
Q:纽约的犯罪率为什么下降了?
A: 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上任之后,就想了两招改善治安。第一招,是抓地铁逃票。第二招呢,是清洗掉地铁墙面上的各种乱涂乱画。人都是被环境塑造出来的。一个纽约街头的烂仔,突然发现自己经常混的地方,居然变得干净整洁,那他为非作歹的兴趣当然也就下降了。如果他再发现,自己居然跟个绅士一样,坐地铁也开始买票,再想犯罪,心理上也就有了障碍。我们要做的不是分别谁是天使谁是魔鬼,而是想办法让每个人人性中的魔鬼沉睡,天使起舞”。
Q:为什么“文人相轻”?
A:基辛格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说:“学术界的政治斗争之所以这么恶劣,恰恰是因为涉及到的利益太小了。“塞尔定律” 任何争论中,感情的强烈程度和所涉及到的利益的价值成反比。
Q:运动员怎样称呼“自己”?
A:用一个更客观的词汇“自己”来代替那个更主观的词汇“我”,就会形成一个跳出自我看自我的客观视角,把作为玩家之一的自我,和其他自我区分开来。所有参与复杂博弈的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把自我客观化的能力。
Q:好规则什么样?
A:定规则的时候,与其注意表述的严谨,不如注意它是不是好理解好执行。
Q:为什么要警惕问我问题的人?
A:问我问题的人,目的常常不是找我要答案,而是在掂量我的分量。为什么不要随心所欲地批评人,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我们的答案,影响不了别人,它只会暴露我们自己啊。
Q:怎么推动他人行动?
A:想要推动一个成年人做一件事,别跟他说道理,也别怪能力,就不断提醒他就好。
Q:为什么帆船可以比风还快?
A:飞机是靠翅膀上下空气的压差,也就是浮力悬在空中的。现代帆船也是一样的原理,是靠风带来的船帆两侧的压差前进的。同样的机会,为什么有人快有人慢呢?因为有人被机会推着走,而有的人创造性地让机会拉着他走啊。
Q:怎么改变一个陋习?
A:你要真的想改变人,那就落实在具体的、边界清晰可见的、是非可以判断的事上,那就会容易得多啊。
Q:声音有什么独特价值?
A:美国小说家勒古恩说听不是一种反应,它是一种联系。和看相比,听更是一种主动的听,听更是发自内心的要和对方建立一种联系的行动。
Q:虚拟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A: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一旦发生冲突,那虚拟世界就会变成一个谎言或者是闹剧。
Q:出名的代价是什么?
A:出名的代价之一是,脱离了一个人本来的社会角色,成为公众想象空间中的一个角色,而公众怎么使用这个角色,其实你自己是控制不了的。
Q:怎么写一个人的传记?
A: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格雷厄姆,在他80 岁左右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我希望每天都能做三种事:傻事,有创意的事和慷慨的事。”人是活在不同的网络里的。我们生活在情感的网络里,所以要做傻事,也就是排除了理性算计的事,人还活在第二张网里,就是社会竞争的网,为自己和团队里的人创造价值。这就需要做有创意的事。人还活在第三张网络里,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网络,要尽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社会的接纳,所以要做慷慨的事。一个人的一生,做了哪些傻事,做了哪些有创意的事,又做了哪些慷慨的事。这三类事码清楚,一个人的传记就写出来了。
Q:娱乐和思想的区别何在?
A:娱乐关注的是个体,个人利益、个人权力和个人感受,当把人的视野缩小到个人的时候,才会有娱乐。而思想,是去想他人、社会、国家和世界,是一种宏观的视角。也就是说,不想大事情,就不叫思想,而叫感想。为什么我们需要娱乐?因为我们要探索自己。那为什么我们又需要思想呢?因为我们要探索世界啊。
Q:快乐和幸福的区别何在?
A:硅谷的王川老师有一个解释,说它们的区别在于事情结束之后,能量和信息的效率有没有提高。快乐是一种成功获取了外部资源的感受,而幸福,是一种成功提升了内部能力的感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幸福当然就比快乐要高级。
Q:中国文化有多大的渗透力?
A:孔子在讲课的时候操的是什么方言?当时知识分子在正式场合说的是“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普通话。那春秋时候的普通话是什么话啊?是以陕西语音为标准的关中方言称之为“雅言”。中国这个文明的深度就在这,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文化现象都有奇特的渗透力量。
Q:什么是“涉猎”?
A:是指一种带着清晰的目标,在海量的资料中找自己要的答案的那种学习方法。当我们说一个人涉猎甚广的时候,我们是在说什么呢?不是说这个人装了一肚子杂七杂八的货,而是说,这个人的脑子里有好多要求解的问题啊。
Q:两难的时候该怎么选?
A:两难的时候,其实不是选择的时候,而是深入思考,完成自我突破的时刻。最重要的步骤,是向这道选择题反过来提一个简答题:你为什么要让我选啊。
Q:电影中为什么总有暴力内容?
A:人类社会是靠文化这个栏杆来约束的。在栏杆内,大家讲礼仪,不能像禽兽一样,谁胳膊粗谁说了算。被这个栏杆约束的时间长了,就能内化成道德这样的良性人格。那个栏杆还是在那儿的,那就是文化,其中就包括艺术。所以隔着栏杆呢?在安全的距离上呢?人的动物性还是需要一个合适的途径来释放,人还是需要隔着艺术的栏杆看到狮子。对,电影暴力片的价值就在于此啊。
Q:怎样安排好老年生活?
A: 如果寿命足够长,我们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来探索未知的自己。虽然一个人不可能彻底明白自己,可是越来越了解自己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胜过年老体衰的痛苦。要想老年生活得快乐,就得形成探索自己的习惯和乐趣啊。
Q:第一次当父母,可以不会吗?
A:你当第几次爸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当过一次孩子啊。你当过孩子啊,你知道孩子的缺点,也知道孩子的期待,你知道孩子的处境,也知道孩子的需要。所以,有些人说自己不会当父母,那是借口,他们是明知道孩子的需求,但就是不肯给啊。这个逻辑可以推论到一切服务人的职业。你可以没有当过服务者,但是只要你当过客户,其实你是知道顾客需要什么的。如果不能给,那不是因为缺少培训和学习,那只是因为缺乏同理心。而这个部分,恰恰是学不会的。
Q:教育焦虑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A:大学的真正用处,已经不是培养技能,而是发放文凭。柯林斯就说,人们是想凭借文凭的优势摆脱体力劳动,进入脑力劳动这种比较清闲的工作。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洞察。人们恐惧体力劳动,希望进入脑力劳动,这是工业时代留下来的一个心理阴影。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实是:脑力劳动有它的艰辛之处,而体力劳动也有它的幸福之处,如果将来这两种劳动收入差距再缩小,那普遍的教育焦虑问题,是不是就能缓解了?
Q:兴趣电商卖的是什么?
A:梁宁老师说,因为卖衣服卖的是vision,也就是想象。让你看到好看的模特穿上衣服的样子,能激发你更好的想象。而你自己穿上衣服呢?这叫现实。你自己也未必喜欢这个现实。所以说:想象逼出消费,而现实逼退用户。这一代电商,是兴趣电商,也就是说,消费者是否购买,只取决于是不是被唤醒了他对拥有这个商品之后的那个想象啊。
Q:“欲”和“望”能分开吗?
A:“欲”是没办法改变的,谁让我们是人呢?但是“望”,是可以通过个人修养、社会网络、奋斗目标的调整来重塑的。而且这个“望”一旦被重塑,我们就会变成更好的人。真正有效的对付欲望的办法,是智慧和勇气啊。
Q:中国的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A:用饶胜文老师的话来说,中国的皇帝制度,至少包含以下六个要素,就是:秉承崇高的天命、涵盖神性的大地、植根深厚的历史、揉合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赋予永久和平和苍生福祉的天下愿景,以及伟大圣王的自我期许。
Q:如何优雅地变老?
A:德国哲学家奥特弗利德·赫费:变老,其实是需要学习的。变老,可不是纵容时间的流逝啊。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体面的、平静的老年,那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积累,积累美好的回忆,积累精神上的资源。倡导学习,不仅是为了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拥有社会竞争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更是为了在老的时候,有足够的精神资源去度过漫长的老年时代。就像伏尔泰说的那句话,对于文盲来说,晚年就像寒冬;而对于有学识的人来说,晚年却是收获的季节啊。
Q: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吗?
A:德波顿说,为了理解自己,为了理解自己的环境。所以,读书最高的境界就是:你长久以来心有所感的那些事,那些模模糊糊有感觉,但是又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东西,你就去读书,好的书会帮你清楚地说出来。这才是好的书的价值,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一本让我特别兴奋的书,往往不是因为它告诉了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隐隐约约知道,但是又表达不出来的,在这本书里突然找到了清晰的、严整的表达方式,这才是读书的乐趣啊。
Q:工作的价值是什么?
A: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有一本书,叫《工作的迷思》:工作能够给我们制造一个美好的气泡,把自己放在里面。这气泡能干嘛呢?能让我们把无穷无尽的焦虑不安,集中到相对小一点、有机会实现的目标上来。它会赋予我们大权在握的感觉,它会使我们有尊严地感到疲惫。工作给我们创造的,除了收入之外,就是这么两个东西,对世界的控制感,和生命的意义感。
Q:什么是“道德”和“理性”?
A:斯蒂芬·平克有一本书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其中提到人有四种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第一个是“同理心”,第二个是“自制力” 第三个是“道德感” 所谓道德感就是把一些规则或者是戒律神圣化,然后把它内化成一种本能反应。第四个是“理性”。理性的作用是让我们得以超脱有限的视角,来寻求自我改善的途径。
Q:谁该让着谁?
A:社会的法则就是谁更幸福、谁更强大、谁的资源更多,谁就应该让着那些更不幸福、更弱小、更贫穷的人。这么做不是因为什么道理,就是因为冲突的代价,他们付不起啊。
Q:为什么学医是个好专业?
A:大学好专业的四个特点:第一,能学点硬功夫;第二,有能帮到别人的本事;第三,有很多阶梯,你可以任意停在一个自己舒适的台阶之上;第四,就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你的进步啊。
Q: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A:原来写作根本就不需要丰富的词汇,更重要的是清晰、简洁和悦耳。干作家这一行,咱们得有一个能力,就是“你必须比读者先感到厌倦。
Q:开会时,怎么强调一个观点?
A:最重要的手段是让对方参与到你预先设计的体验流程中。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真能听懂别人讲的道理,但是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经历的一个流程中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