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外衣下的阶层保卫战
在北京的天坛,中山公园,陶然亭公园,经常看到很多聚集在一块的大爷大妈,面前放着白色的纸壳,上面详细写着儿女的户籍收入房产年龄这些信息,除此之外对儿女的描述就比较笼统了,都是什么帅男美女温柔大方体贴靠谱,不仔细看,我们可能觉得大爷大妈在操心儿女的终身大事,如果仔细看,这写条件里面其实大有文章。不仅有户籍和地域之间的相互踩踏和鄙视,还有很多类似于不能属羊,身份证开头必须是110这写令人匪夷所思的条件。根据这些婚姻市场的普遍条件,网友又总结出了一条婚恋鄙视链,居于顶端的是有北京户口有房有车月薪数万的顶级白领,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居于末尾的就是那些没有北京户口没车没房月薪微薄的外来打工人员,似乎注定在婚恋市场当中得一败涂地。
这种从高到低的罗列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前不久也出现过另一条鄙视链,叫做中产育儿鄙视链,根据孩子上什么幼儿园,去哪旅游,从高到低的排列,其实所有的鄙视链都是带着物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就拿相亲价目表来说,人们一方面把别人的孩子当做商品去选购,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商品去交换出售,总之未婚男女都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在热闹的相亲市场上父母的心态其实是很微妙的,寄希望通过一场婚姻让现有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至少不能是下降,但提升的幅度又不能太大,以免失去在对方家庭面前的话语权和尊严。简而言之,这不单是一桩婚姻,不单是两个人的感情生活,而是两个家庭对自己阶层的保卫,在这种顽固的保卫热情之下,两个人的感情怎么样,合不合适,有没有共同语言,有没有圈子的融合,都成了其次的问题了,首要的问题是能不能在守住现状的前提下,稍稍让自己的阶层有些提升。
婚恋外衣下的阶层保卫战婚恋外衣下的阶层保卫战
这张相亲价目表折射出的本质问题并不是当下的大龄男女婚恋有多困难,也不是找对象的标准有多么的物质,而恰恰是中国百姓对自己所在阶层的十足敏感,十足焦虑,尽管我可以理解这样的敏感和焦虑。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心态和做法,完全不可能给婚恋难这个社会问题带来正面的解决,原因很简单,因为收入房产车辆,这些干巴巴的硬性指标,永远代替不了也还原不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