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作者: 胡诌八扯淡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6:00 被阅读0次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王嘉悦

咨询就像每天给植物浇水,你不知道是哪一滴水让植物成长,但你知道浇水会让它成长。

​关注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1 天前 · 来自专栏 窗外人

昨天,一位朋友突然跑来问我,为什么自己不焦虑。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反问他:不焦虑不是一件好事吗? 他一本正经地看着我说:可是别人都在焦虑,为什么我不焦虑。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不焦虑而怀疑自己,并为这种不焦虑而感到焦虑?

1

我第一次听说“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是在gradschool的某节课堂上。当老师提到这个概念以及它的定义的时候,我的同学们频频点头,我也觉得这个概念十分符合我当时面临毕业后不知何去何从,处在异乡一切悬空的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概念是一种安慰剂:它告诉我们,所拥有的不安和不好的心理状态是合理的,这样一个概念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许多其他人与我们一样陷于此种困境,甚至,它还鼓励我们去因此焦虑。

甚至的甚至,如果我们不因此焦虑,就会反过来质疑自己,并为自己并不因为此种原因焦虑而焦虑(就像我朋友那样)。

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个时代一直在制造焦虑,留学深造、高薪职位、结婚生子、购置房产……焦虑似乎是我们的必然归宿,以至于,当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是否应该出国留学、跳槽风口行业、结婚生子或者购置房产而感到焦虑时,这个事实本身会让我们怀疑自己。

——也许,我们正在被时代的信息塑造成一名标准病人。

对于扮演标准病人这件事情我还是颇有经验的。在一些业内知名的治疗师的演示课上,经常会需要一个人去扮演一个来访者,即所谓的标准病人。

这活儿可不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儿,可以说很需要专业修养和艺术修养兼具了。比如你要扮演一个焦虑障碍的来访者,首先你得熟读DSM-5里相关的诊断标准,其次你得有一个脑内形象这样的人大概是怎样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最后你还得赋予他生动的生活事件和刺激来源,把自己由内而外地扮演成这样一个人。有时候演着演着,简直自己都要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了,人类的情感感染能力不可谓不强大。

(伦勃朗是我感到最擅长刻画焦虑的画家)

2

于是我们会发现,身边环绕着一种氛围,必须要成为一个标准病人,必须归入这种焦虑文化的焦虑感:如果我们不对特定议题感到焦虑,就会缺乏归属感——周围的人们都在如此积极地为这些议题焦虑,难道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吗?难道我要被时代和群体所抛弃?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一直在慌乱地站队,给自己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群体,这之后一切才能够开展。譬如美国殖民地的民族革命可以追溯到报纸带给欧洲殖民者的影响:每天印刷出版的报纸提供了殖民者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又只有这些殖民者可以得到这些报纸和信息,因此报纸及报纸上的信息就成为了提供有限的想象共同体的基础,也由此产生了这些报纸的使用者的人群的共同体——就这么简单,一个民族的概念出现了。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和基础。文字和语言的共同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基础的、根性的心理共性,即,当一群人认同相似的语言和文字表述的时候,这群人最容易互相认同。

现代文化和新型传媒,在今天,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塑造群体的基础。

为了达到营销和宣传的目的,网络媒体在疯狂地传播充斥着焦虑和恐惧的信息,这些信息呈几何倍数地增长,被人们传阅,以表达自己的认同。

而在这些新型媒体中,以对特定议题感到焦虑的人群划分变得尤为明显。这些包裹着所谓概念和观点的信息流加速了群体极化。当我们置身于相似群体中,我们的感受会更加强烈,表现也会更加极端。

*群体极化: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普遍倾向。

3

被划分、被归群一直是人类减少成本,开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一项事业的基本方式。如今,你是为北上广的房产焦虑,还是为绿卡焦虑,或者是为自己是否能出任创业公司ceo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划分你所应该归属的群体。这些焦虑感的信息传播如此之广,甚至让人感到不知自己应该站入哪一队列,为什么感到焦虑,但是总之,你不焦虑大概是极其不对的,因为这意味着你会被所有的群体抛弃。

所以,如果你是个lgbtq人士,那么你应该为“能不能赶快搞一张绿卡”而焦虑。

如果你是漂在一线城市的人,那么你应该为“买车/买房/拿户口”而焦虑。

如果你的年龄在某个阶段以下,你应该为“何时年薪百万”而焦虑。

如果你的年龄在某个阶段以上,你应该为“结婚生子”而焦虑。

……

没错,当我们成为一个标准病人,我们所焦虑的东西是那么符合此刻置身的群体,是那么符合我们愿景中的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的形象。

我们以为自己站在了对的方位,以为自己找到了归属,但是这种归属可能只是一个牢笼。

我并不是在说归属是一个不好的词,而是觉得这个时代的归属似乎有些不够美丽。

毕竟——

曾经,人们可以根据音乐、诗歌、绘画、传说、服装上的绣饰、图腾上的动物、跨越海洋的船舶形状、纪录日月星辰的方式、广袤山川的地形来归属自己,形成一种美的、有机的共同体。

而现在,我们却连焦虑都不再“自由”。

-END-

编辑于 2018-03-19

心理

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询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窗外人

窗外人

人们走过山川湖海,探索宇宙星辰,却走过自己而不自。希望在这里能和大家探讨心理咨询、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注专栏

推荐阅读

浅释个人品牌塑造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Branding

正雩

浅释个人品牌塑造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Branding

属于我们这一年纪的生离死别,已悄然展开

恒芝

我们是不是从根本上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

小勃勃 · 发表于知乎书馆

不重视理论知识,我们将无法立足

谢姗珊 · 发表于姗珊两字不一样

不重视理论知识,我们将无法立足

查看更多

7 条评论

写下你的评论…

Sedio Lee

Sedio Lee1 天前

归属感这个东西,对人类来说不知道怎么评价,反正是介于黑猩猩和红毛猩猩之间吧。先民时期无疑是有适应意义的,近现代工业社会造就了“独立人”这一概念,然而我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2回复举报

王嘉悦

王嘉悦 (作者) 回复Sedio Lee1 天前

很多时候觉得需要随时reexamine和怀疑自由意志这种事情是否存在也是很累了lol

1查看对话回复举报

Lei rawen

Lei rawen1 天前

今天看了神经科的医生,听完我对情况的介绍,他让我做两份表,一份是抑郁的一份是焦虑的,在一个漂亮妹子的监督下,我填完了表。填表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结果,虽然他认真的统计了数据,不出意外的结果:轻微焦虑。很久前,我认真地学完了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这两本教材。学这两本书的初衷是,我希望能提供给我未来孩子一个正确的教育观。win10版的APP

1回复举报

Lei rawen

Lei rawen1 天前

不能换行,我很郁闷,要找开发者改进。回到正题,我不觉得我有焦虑,或者我有严重的焦虑,只是因为这两本书带给我的东西,让我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更倾向于我没有焦虑。

1回复举报

Sedio Lee

Sedio Lee回复王嘉悦 (作者) 1 天前

别怀疑,we need it

1查看对话回复举报

查看更多

App 内打开

83​7 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文:王嘉悦 整理编辑:Sunflower 昨天,一位朋友突然跑来问我,为什么自己不焦虑。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反问他:...

  •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王嘉悦 咨询就像每天给植物浇水,你不知道是哪一滴水让植物成长,但你知道浇水会让它成长。...

  • 我们是如何被塑造的?

    我是谁? 以前在政治课上看到这个问题很是兴奋,以为这个问题真的有标准答案,结果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上一通学习和讨论,...

  • 我们都是时代的病人

    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出门忘记什么都可以,但是唯独就是不能忘了手机;从什么时...

  • 我们是如何被外界塑造的

    你听说过“鸟笼逻辑”吗? 简单的讲一下“鸟笼逻辑”,鸟笼逻辑讲的是甲乙两个人,甲对乙说他送乙一个空的鸟笼挂在甲的家...

  • 我们按标准塑造自己

    1月26日随笔 佛教讲究的是芸芸众生,拿一个钵和一枚禅杖,就可以云游四方,抛却儿女情长的东西不讲,是何等的洒脱,也...

  • 毅力坚持,成为习惯化生活化,顺其自然了。

    人,是塑造和被塑造的,包括自我塑造和被塑造。

  • 我们都是社交时代的病人?

    文 | 琢磨先生 我有一个微信好友不甚熟悉,也不知道在何种机缘下加上的,只是在某一天他突然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我...

  •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

    这句话突然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周围有太多不正常事情存在,而我,直接把它当成是一种病,是这样那样的病...

  • 我们是病人

    其实 我们都是病人 都孤独得没有灵魂 眼神空洞 精神郁闷 指尖指向永恒 病人 早已失去了灵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被时代塑造的标准病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v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