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被自己的情绪化所苦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情商不高,对“情商”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终于选了个周末的时间认真听了罗静老师在大V的这节“高情商:快乐生活的根本”(也就是系列课“家庭幸福系统课•儿童篇”的第四节)。听完之后感觉收获很大,从3个方面全面了解了情商:1、情商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方面?2、怎么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在孩子不同年龄段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3、父母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
一、什么是情商?
罗静老师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了情商包括的5个方面:
1)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即觉察自身的情绪、需要。就是要看见、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父母在很累的时候,如果孩子再吵闹或者提要求,很容易就着急上火发脾气。这时不要借机对孩子发脾气,却忽视自己的情绪;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对孩子说:“妈妈/爸爸现在很累,需要休息一会,等我休息好了再来解决你的问题”。孩子一般都会表示理解。父母经常这样真实表达自己情绪的话,会让孩子懂得看见别人的需要,同时也启发孩子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
2)自我约束:即转移、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已经具备这种能力。比如,当妈妈告诉他“你心爱的XX玩具被邻居家的小孩拿走了”的时候,懂得自己调整情绪的孩子会说“那我等等看吧,也需等他玩够了,他会给我送回来”,用这种念头控制自己想发脾气的那种冲动。在这方面,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自己要善于表达、控制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也要想办法帮助孩子疏通。情绪就像河流,光靠堵(不许孩子发脾气、不许哭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帮助孩子,将情绪的洪水通过各种渠道疏通到大地之中,他才会恢复平静。
3)自我激励:指目标感和意志力的建立,即使身处低潮,也能够很快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对于这个方面,主要就是要把做事情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因为他们通常愿意坚持去做那些他们自己决定去做的事情。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建立孩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目标。
4)同理心:也就是能够认识到他人的情绪,理解别人情绪背后的需要,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当孩子看到同龄的小朋友哭的时候,如果他能够过去抱一抱那个哭泣的小朋友,或者拍拍他的肩膀,从言语或动作上给别人一些安慰,那这个孩子就是比较有同理心的孩子。这需要父母有这方面的意识,平时多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做。
5)社交技能:指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方面很重要,因为生活中最多的烦恼可能都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通常会更快乐。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高情商就是能够很好的处理情商的5个方面,达到心理健康中的情绪标准:适度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高情商的人,高兴的时候居多,面部表情也以平静和微笑为主;低情商的人,则是不快乐的时间居多。一个人的成功,80%是靠情商,所以培养并提高孩子的情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呢?罗静老师按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给出了建议:
1)怀孕期间:先天遗传决定了孩子的气质类型,所以妈妈在孕期的心情对孩子出生后的情商基础有直接影响。孕期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快乐;胎教也就是为了让妈妈的心情平静,感觉到愉悦。
2)0~1岁:孩子的情商处于萌芽期,以看别人的脸部表情学习为主。所以需要尽量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孩子的抚养人也尽量保持平静、快乐的心情;如果这阶段孩子周围的人都比较快乐,孩子也会比较容易快乐。
3)1~2岁:这是孩子情商的发展期,开始通过观察周围的人认识情绪。妈妈可以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然后在每次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跟孩子确认是否处于某种情绪“宝贝,你是不是不高兴呀?你是不是伤心了?”。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4)2~3岁:孩子还是有共情,开始会说表达情绪的词。这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用更多方式表达,比如用拥抱表达爱,用拍肩膀表达安慰等。
5)3~6岁:孩子情商的基本定型期,在孩子身上可以逐步看到情绪控制能力。在这个阶段千万不能纵容孩子情绪失控,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能每次都重复“发脾气--满足要求--下次继续发脾气”的循环。在孩子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你很生气,是吗?”;然后接着了解需求“你希望妈妈做什么,才能让你觉得好点呢?”;等孩子说出要求之后,快速判断是一个可以满足还是需要延迟满足的要求,说出结论“这个东西我们现在不买,因为我们今天超预算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我就给你买”。
6)6~12岁:孩子的情绪体验拓展期。孩子开始有各种复杂情绪,如自尊、自信、自豪等;负面的有自卑、自责等。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体验和经历各种情绪。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和同学打架,把同学的眼睛打伤了,自己也受了伤;对方家长找上门来要说法。而这个孩子的爸爸并没有一味批评孩子,也没有包庇孩子,而是陪着孩子跟对方道歉;过后对孩子说,爸爸希望你记住两点:一、犯了错不要紧,只要你说实话,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二、作为男孩子,跟别人打架很正常,但是要记住不要打两个地方:眼睛和裤裆。
7)12~18岁:孩子情绪的动力期,容易冲动。但如果父母都做好了前面6个方面,具备良好的情商基础的话,孩子就没那么容易冲动,会愿意跟父母沟通,说出他们的想法,也倾听父母的想法;而父母对此阶段孩子的想法只需要认真倾听,不用想得太严重,也无需严肃化。对此,老师再举了一个例子:有个18岁的孩子,想在脸上打环,说还没人这样穿耳环。他跟他的妈妈说了他的想法,他妈妈当时没说什么。第二天一早,他妈妈穿戴整齐,等他出门,说要跟他一起去,也给自己的肚脐上打环。这时候,孩子突然说他也不去了,因为他觉得大家都打环就没意思了。青春期的孩子想法就是这么多变,需要父母用自己的智慧去巧妙的化解。
三、爸爸妈妈要怎么面对自己的情绪?
要能够很好的接纳和处理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保持自身的平静;如果自己都有各种负面情绪,不可能再去顾及孩子的情绪。所以父母必须先处理和面对自己的情绪。那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呢?最重要的一点是:接纳自己的情绪,要认识到负面情绪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也是让我们能够调节自身反应、更好生活下去的因素。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继续采取其它方式调节情绪,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1)隔离法:就是在觉察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将自己和负面情绪的源头隔离开来。如果是孩子导致的,就要叫其它人过来管孩子,自己马上撤离现场,到一旁平静下来。
2)禁声法:如果我们总在自己说,就听不到别人说什么。要注意倾听,听孩子说什么;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有时间调整自己。
3)互相监督法:跟孩子约定,当感觉到妈妈有情绪、即将要爆发的时候,用一句话或一个手势提醒妈妈,让孩子帮助我们培养出更高情商。
4)共情:稳住自己先不要爆发,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孩子。多提供支持性的语言,不要说“我不喜欢你”、“再哭就不要你了”这样的狠话。
5)肢体语言:在孩子哭闹或发脾气的时候,多给积极反馈,给他拥抱或亲吻,让他知道即使他处于情绪之中,他仍然是被爱着的。
6)学会道歉: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了孩子或者骂了孩子,事后可以跟孩子道歉。孩子会感觉到被尊重,也会学着尊重他人。
课后感悟:在听这个课程收获满满的干货之后,我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之所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苦,是因为我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采取否定、不接纳的态度;现在通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自我疗愈,我会跟孩子、家人说出我的情绪,请求帮助。所以,真的是跟老师说的一样,“不是我们成就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就了我们”--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促使父母去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令自己成长为更好的人。而对于孩子,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不需要因为一点点小问题或者有哪些方面没达到父母要求,就给孩子贴标签。要给予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应得的尊重,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我现在努力跟孩子成为朋友,即使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沟通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