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回家过年,朋友感慨说:“每次回去,都感觉很亲切,虽然老家依然很穷,路也泥泞不好走,但那里才是自己的根啊。”他在四川成都工作,每次回乡下老家,都需要先坐火车,然后转汽车,再走一段泥泞的山路,回去一次,路上差不多需要两天时间,但就是如此这般,回家的热情不减,乡下老家就是有那么一种魔力在吸引着他。
“嗯,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想着往外跑,义无反顾的想着去看看外面世界,年纪大了又开始想念和依恋乡下老家,留在山沟沟里的记忆一点点慢慢被唤醒。”
他说:“从小在那里长大,吃过苦,受过累,乡下老家虽然没有城里繁华,但是那种乡土味,那种简单纯朴,是城里所没有的。那时候虽然穷,物质匮乏,但乡下老家那种简单的幸福,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体味到了。”
一席话,勾起了我们曾经遥远的回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犹如梦中的电影回放,依然那么清晰。那一片曾经养育我们的乡土,那一个个山包,一条条田埂,一条条小水沟,一个个大池塘......村后婀娜多姿的竹林,远山苍翠葱郁的树木,依然在梦里摇曳......
80后的我,小时候记忆力里老式永久牌自行车、山洋牌录用机、尼龙大衣,是那时候乡下结婚时的标配,黑白电视更是稀罕,全村就一两户人家买得起。小时候的夏天,最期盼的是看电视剧《西游记》。忙完农活,草草冲个澡, 扒拉完晚饭,一溜烟跑一两公里去人家里坐等电视开播。遇上乡下停电的日子,心里就特别的失落,想着孙悟空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妖怪。晚上躺在床上,屋子黑漆漆一片,翻来覆去睡不着,妈妈笑话我说:“你这是想着一块炸豆腐,睡不着觉啊。”每每因为漏掉一集,情节接不上来,好不遗憾。再后来看《聊斋》,电视里的鬼故事和音乐烘托的恐怖情景,深深的烙在了心里,晚上看完回家的路上,吓的走路都不敢回头看。那时看过的记忆深刻的电视剧有《三国演义》、《水浒传》、《新白娘子传奇》和《渴望》,一屋子人聚在一起边看边聊天,讨论电视情节和剧情发展,好不热闹。如今每家都有电视机,看不到一屋子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的情景,物质条件好了,也方便了,却也少了很多热络和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
老式山洋牌录音机提到电视,又想起了乡下放露天电影的记忆。那时谁家有个喜事,主家大多会放露天电影庆祝,或者请戏班子唱大戏,这样的时候都会很热闹。大人喜欢看戏,谈戏和围在一起讲戏中故事,我们小孩子听不懂戏,更喜欢看电影。每到有这种放电影的时候,一群人结伴说说笑笑跑几公里远的村里看露天电影,现场的人黑压压一片,场面很壮观也很闹,耳边听到最多的是找人、找娃的叫唤招呼声。年轻人更多是趁这个机会瞄邻村的姑娘、谈恋爱搞对象,小孩子就是为了看新奇的电影故事。如果遇到春节村里放卖票电影,更是小孩子的节日了,就是家里没钱,也会找父母要一点争取去看。现在还记得当时印象深刻的电影有《妈妈再爱我一次》,也记住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经典歌曲;记得武侠片《吕四娘传奇》中的柳叶飞镖;记得抗战电影《烈火金刚》......
那时候乡下都比较穷,村里人都很淳朴简单,贫富差距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大家见面都很客气,大家见面谈的是饲料、农药、化肥、电视剧、谁家孩子会读书、谁家稻子长得好、谁家的猪儿长得肥......如今的村里一年一个变化,物质条件丰富了很多,大家慢慢变得陌生,见面谈论更多的是谁家买了车、谁家买了房、谁家钱多,谁家儿子当官发达了......
乡土的记忆,在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里,那么遥远,不再熟悉,却弥足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