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店,数赊店。
之所以有如此谚语,是因为赊店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和叹为奇观的辉煌建筑。
“赊”的由来,相传是汉刘秀南阳访将来到此处,因赊旗为号,聚众反莽,功成帝业,封此地为赊店。
赊店山陕会馆 赊店春秋楼后在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山陕富贾,在赊店古镇,大兴土木,始建山陕会馆。
“运材于楚北,选匠于天下。”历时一百三十六年终于竣工,落成辉煌建筑群。既雄伟壮观、雍容华贵,又玲珑秀丽、典雅有致,其声望早已响誉华夏大地。
赊店山陕会馆多少文人墨客,建筑泰斗,商贾富豪,望族权贵,慕名而至,观仰赏玩。
其间,在咸丰中期,有捻军涌起,起义反清,势如破竹!
有位捻军的军长,姓胡,名勒娃,字求财。在私底下,众士卒都称他胡球来。
之所以有如此谑称,是因为此人对满清有着血海深仇,凡是满族血脉,他必殊之,凡是清庭官员,必处极刑!凡是满清建筑,他必毁之。
早闻人言,赊店傍水而建,水陆交融,九州通衢,世贸繁荣。更有山陕会馆,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他早想一览为快,便带兵攻打赊店古镇。
经过数日激战,捻军声势浩大,终于攻破城池,斩杀了朝庭命官。
手下将官们簇拥着他们的胡军长,步入山陕会馆,赏景观看:各种雕龙画栋,古色古香,琳瑯满目,大开眼界!
铁旗杆上的两只铁鹤,展翅欲飞,栩栩如生。
东、西钟鼓二楼,钟、鼓悬于半空,恢宏大气,别具匠心!
戏楼高台,巧夺天工,余音绕梁,雕饰精妙,尽显匠工智慧才华!
正殿之上,更是富丽堂皇,龙凤呈祥,一派皇家气象!
一行人游罢正殿、东、西厢房,来到春秋楼。举目观看,高入云端。胡军长问手下将官:“此楼有多高?”
手下的将官们答道:“不知道!只听歌谣说:‘赊店有个春秋楼,半截入到天里头!’可见楼之高峻,不可量测!”
“劳民伤财,就为了造播声誉,蛊惑权贵,窜游赊店!如此巍峨之物,不要也罢!”胡军长说罢,随命军卒,架起干柴,燃火焚之!
可怜雄伟壮观的春秋楼,整整烧了七天七夜,燃红天迹,烤热河水,最终化为灰烬!
赊店居民眼看着春秋楼被焚,心疼不已。然而,面对强兵,只有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纷纷逃离,避乱自保。
作坊停业,店铺关门。整个赊店死一般沉寂。就连山陕会馆门前最繁华的南瓷器街,也家家关店,杳如黄鹤!
一帮捻军高官,在山陕会馆内,该看的看了,要毁的毁了。闲得蛋疼无聊,便信步走出会馆南门,沿南瓷器街闲逛。
突然停在了一家门店之前,琢磨起一幅对联来。只见上联写:上剃太上老君;下联是:下剃五殿阎罗;横批写着:无头不剃!
显然,这是一家剃头铺。
就是这家剃头铺,引起了胡军长的极大兴趣!
因为,胡军长虽然是位居高官,却从来没有剃过头。从小到大,每到一个剃头铺,剃头匠看看他的头,都束手无策,不敢动刀。今天看到这幅夸下海口的对联,心里说:“也许天下巧匠出在赊店!”
军队要查找一个人,手到擒来。
剃头匠听完胡军长的话,摸摸他的头,“哇!”倒吸一口凉气!连忙跪在军长面前,磕头作揖,言说不剃。
“什么?不剃?太上老君、五殿阎罗你都敢剃,为何不给我剃?”
“因为?因为你是军爷!”
“军爷也是人!摆在你面前两条路:要么,你给我剃头,我加倍给你工钱;要么,我给你剃,把你头割下来当球踢!你,自选吧!”
“那一一,那我,能提个条件吗?”剃头匠战战兢兢地直哆嗦。
“说!”
“我剃,也,也行。但是,我说话,你不能生气。包括我骂你,打你,你都不能生气。尽管你生气,也不能发作。行吗?”
“这算什么事儿呢?”军长说:“行!为了剃头,我就答应你。”
双方达成了协议,军长坐在板凳上,刚围好围裙,剃头匠就抓一把炉灶灰撒在军长头发上。军长气不一处来,但还是忍住了。剃头匠连换三盆子水,才把军长头发洗干净。
然后,剃头匠摸摸军长的头,“啪啪”打了两巴掌,虽然不疼,但却惹恼了众人。军长站起来,怒目圆睁,护兵也拔出腰刀。剃头匠连声说:“别气别气,咱可是事先说好的。”
“都退下吧!”军长想想也是,便让护兵退到一旁。
时机到了,剃头匠抓紧时间,“唰唰唰”几刀,把军长的长发剃光了。还有些边沿没有剃干净的地方,如法炮制,一会便把军长的头剃得干干净净。
摸着光溜溜的头顶,胡军长心满意足,赞叹剃头匠技艺高超。忽然有了想露一手的想法,便板着脸对剃头匠说:“我说过,工钱加倍。但我的钱也不是好拿的。这样吧:我给你十锭银子,但把每锭银子放在你头顶之上,我在百步之外,拉弓射箭。射落地上者,归你所有。一箭射不中者,下次射中,给你两锭。但你不许动,你若动弹,恐怕是你就没命花了。”
“哎呀!军爷!您就高抬贵手吧,钱我不要了。”
“你说不要就不要了?拉出去!”胡军长一声令下,手下人连推带拉,把剃头匠拽到门外。胡军长在空旷的街道上数够百步停下。
早有军卒掂着弓箭等候军长,这边有军卒把银锭放在剃头匠头顶上。把个剃头匠吓得筛糠似的站立不稳。
只见军长搭弓拉弦,“嗖”的一声响,箭离弦而飞。“咣当!”一锭白银应声落地,也把剃头匠吓得瘫痪在地。两个军卒把他拽起来,另一个士卒把第二锭银子放在头顶上后呵斥道:“再动你会没命的!”
一连九箭,箭箭射中,军卒喝彩声此起彼伏。亦有少数胆大留在家的街坊邻居混在其中看热闹。剃头匠心想只剩一箭了,胆子也稍大起来。
这时候又听得胡军长大叫起来:“拿布来,把我眼睛蒙上!”
这下可把剃头匠吓傻了,两腿瘫软,站不住了。军卒强行把他架在原地,另一军卒把银锭放在他头顶,然后躲在他身后,用双手扶住他头。
有军卒报于军长,军长黑布蒙眼,搭上箭,拉满弓,凭感觉瞄上一瞄,箭发银落,毫发无损!
又是一阵喝彩声!
这才是高手遇高手,将遇良才了!
胡军长来到剃头匠身旁哈哈大笑:“掌柜的,别害怕,我是有把握的。你说说吧,有啥绝技,能给我剃头,为啥别的人都剃不了呢?”
“禀军爷,”剃头匠看军长和颜悦色,也就胆大起来:“我据实而言,请勿见怪:你这个头,属于两大怪头之一的‘气包头’。就是颅骨以外有层积液,所以,头皮比豆腐还软,无法放刀。我惹你生气,是故意的。只有你生气了,‘怒发冲冠’的时候,头皮发硬才能放刀。今日冒犯军爷,实在是无奈之举,敬请海涵!”
“哈哈哈哈!我说呢,别人都不敢给我剃头,原来是不懂这些密秘啊!”
自此,二人成了好朋友。都在心中羡慕、暗恋对方高超的技艺!
后来,捻军被清朝官军镇压,胡球来军长也被斩首示众。在行刑前,监斩官问有何遗嘱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如果有可能,给赊店古镇的剃头匠带句话:说我今生一直暗恋他精湛的技术!”
(地名古迹皆真实,文章故事属瞎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