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by反射弧怪物
讲座题目:言论统治下的文学文本——论苏轼的文学创作活动
讲座专家:浅见洋二(Asami Yoji)教授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968/a73e55f44fedfb90.jpeg)
今天专门请了假来看这场讲座,因为我想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看他们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在过年一家人没看春晚却看了由BBC出品的春节纪录片:中国新年。我觉得换一个视角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能给我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学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具体事物是怎样的有自己的看法就好。
这次讲座专家是个日本人,很多人一说起日本就皱眉,说实话大多数人包括我都对这个国家没什么好感。但是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医疗卫生是不分国界不分人种的,是需要所有人类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所以我愿意去听他到底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研究。
他在讲座时说自己很少用PPT,来我们学校是第一次用,平时都是手写备案,作为大阪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一直用一种传统方式去教学,一方面有他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坚持,另一方面对于现代科技运用还不够。
从他的讲授来说,作为一个外国人普通话还可以,他学习的还是繁体字和文言文,文言文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有些难,所以他在古代文化历史研究还是不错的。他能熟练的引用《论语》和古诗词,并且解释得很详细,还能说出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他很礼貌非常礼貌,语言的一些小障碍,但也增添了一些笑料。
但是,他的讲授方式没有任何吸引力,没有提问,没有互动,没有重点,一直坐在上看着自己的演讲稿不停的说,就像是读课文一样,这是最大的缺点。全场大部分人没听几分钟就都在低头玩手机,但也看到我们的写作老师有很认真的去听和最后一些同学。最后的互动时间,他一直说自己不能回答,憨憨的说自己不知道。
他对自己所要阐述的主题用很多诗词去翻译,来揣测苏轼的创作特点,围绕统治阶级来去讲述,以下为他讲的主要内容。
1.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常与国家统治权力发生冲突,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提出了冲突发生时的"避言"策略。避君主天下人之言、色。
2.苏轼在当时遭遇"乌台诗案",他的大半生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自我言论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问题,其诗歌更是多在言论统制下创作的。
3.苏轼有意识地在公众场合抑制以诗歌为首的言论创作活动,但私下里却反复地互赠书简及诗歌,形成了私密的文本圈域,带来了文学文本形态的多样化。
4.文本在他人接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被曲解附会,甚至成为罗织罪名的依据,苏轼不得不利用"廋词"来避谤,这可以看作对儒家"避言"策略的继承,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独特的私密圈域。
5.他说大部分日本人都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
最后,这场讲座我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也知道不能从一个人看出所有的新奇的,但我还是觉得,换一个地点,换一个角度,让我的思维世界能有不一样的感受,让我能平和的理解这个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