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开启阳明心学,人人都有良知。在他要离开龙场的时候,他给学生们讲课留言。此文讲了修身的四个方面: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根据课程要求,每日听读原文和老师的讲解,并上交作业。第一天根据模板,匆忙应付:
一、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1天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姓名:杨清华
地区:武汉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一遍✔2分:完成
2、准时上交功课✔2分:较晚
3、日行一善✔2分: 虚心
4、每日自省✔2分:反思言行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3)不说教
5、写读书践行心得✔2分:
原文听读各一遍,解读听一遍。对立志感受更深,并将原部分引用到文章中,现学现用。
今天思考立一个志的问题:做贤良之人,为他人贡献价值。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其实连最低标准30字都没达成,完全没在状态。
接下来,看到群里有学友认真写感受,知道差距,也想通了,要学传统文化,就得真正从经典学起,做起。于是,早晨抓紧时间读,中午思考总结写心得。
二、第二天有了学习重点,对立志进行思考:
听老师讲解,对比这两天的学习,开始有了一些思考。主要是放在“志”上。
1、老师讲志,强调的是“终身志向”,让我明白立志是指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谁的问题。而非自己一直以来理解的阶段性目标。志、愿、目标是不一样概念,而我常常把目标、功利或欲望当志向,完全错了。今天知晓这个根本,让我有了思考自我定位的可能,此收获很大。
2、老师讲:有了志——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发愿——实现什么样的利他愿望。这个也比较颠覆以往的认知。以前总觉得愿望无非是一些想法,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景。从讲解中发现,老师强调的是如何实现“利他”的愿望,不仅仅是一些利己的小心愿。
3,关于目标,个人现解就是行动路径、里程碑。
今天的学习让我理解了。立志、立大志才是一切的起点,也就是要思考我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从这个起点出发,才能将立志、愿望、目标三位一体。所以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向各位前辈学习,深入的思考在圣贤之路如何行动的问题。
背诵句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三、第三天思考立志与改过的心得
今天通读原文,重点学习思考:
一、志于圣则圣,志于贤则贤。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切的起点。守善务本,志于贤良,我应该立志于此。
二、光立志不行,首要路径吴勤学。既然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那就认真跟着致良知好好落实每日功课,这是个人思想、理论的基础。把这件事当每日首要完成任务,落实。
三、改过要从思想道义、行为习惯等方面自省、检点。是否有违廉耻忠信的行为,是否有薄于孝友之道,有狡诈偷刻的习惯。目前先从抱怨、分别心开始时刻觉察自省。
四、背诵句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四、听老师点评优秀心得,有了收获,并写出感悟:
改过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以前总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是因为圣贤有过则改。而普通人总是错了找理由、有过不能及时改正等。
第二,文中讲即便是犯过错的盗贼,只要他愿意改过,也是可以成为君子的。所以一方面告诉我,要勇于承认自己犯错,当自己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对家人,对同事,要立即勇敢的去承认并道歉。而不要遮遮掩掩或碍于面子。其实意识到自己错了,如果能说出来,有决心去改,那才真正的能使自己不再犯错。
第三。既然谁都能犯错。那么我也意识到,当别人出现错误或失误的时候不应当有分别心,过于指责别人,因为也许他马上能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会改,所以不能用一个错误去否定和评判别人一辈子。
最后,改过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因为你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判断水平,提升自己的包容心和觉悟。才能够意识到哪些地方需要日日精进,哪些地方需要不断改错,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对自己的错误不自知,这就很危险。
背诵句子:
凡学之不勤,其志必尚未笃也
人非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虽然一周的课程结束,但其实我自己的内容还没学完,关于“责善”部分,利用周未来学习,并且要完成自己的“志愿”,即人生大志的填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