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负能量”,这已经是如今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两个词。但它们是何时出现的,如何产生的,我却并不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4881637/bb39fadb8be95475.jpg)
我只知道在生活中,如果身边的人总是在抱怨社会的不公,自己的不平,以前会把这种抱怨称之为牢骚,现在这种牢骚多多的人就会被称为负能量的人。
如果身边有人在读书、在健身、在养生,在展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会将其称为正能量满满的人,这应该是我最早对正能量与负能量的理解吧。
慢慢地,我发现这两个词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的国民都有着关心国家大事的喜好,议论国事也属正常。如果你说“厉害了!我的国”,毫无疑问,这是正能量;如果你说国家目前的问题,什么雾霾、民生、言论自由、生存环境等等,那么,勿庸置疑,这绝对是负能量。
由此,我理解在国家大事上,说好的就是正能量,说坏的就是负能量。
然而,按照中学时学过的能量守恒定律来讲,既然能量守恒,那么有多少正能量就一定有多少负能量。即便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多少正能量,是否一定会在体内积蓄等量的负能量呢,或许有一天这些积存的负能量就会呈现出来,也算是为再次积攒正能量做准备吧。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经写的一篇文字莫名其妙被封后,便在一个群里议论了如今的言论环境,导致群主大姐赶紧私信我,并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一定要注意言行。可想而知,在这个群里我应该是一个被定义为负能量的人。
这种事发生的多了,我便有意识地区分在不同的群说不同的话。因为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爱国的人,却不能不分场合地与国讲实话;我并非不愿赞美我的国,而“厉害了,我的国”我又实在喊不出来。
其实,国厉害与否都在那里,问题多否也在那里,不以我们的言论好坏为转移。赞美也好,指出问题也罢,这是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又何必一定要贴标签呢?非正即负呢?与其在言语中争辩,不如切实做好自己的本分。
我近日正在读关于吴宓的一本书,很有感触。他当年处于炮火纷飞的年代,应该说是更恶劣的生存环境吧。他以及他同时代的一批大师仍在恪守他们的本分,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如今,正在义愤填膺地议论国事的人们,是否先做好了自己份内的事呢?是否是只说他人长不论自己短呢?
当我在另一个群里表达我的想法,即“只说不做,不如不说,否则就是一种无聊的聒噪”时,群友发出了一段文字,并让对号入座,这是我见到的关于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又一种说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4881637/d9fbd9b5dadad9ad.jpg)
同时,群友暗讽我是五毛,又一次被这个标签贴上身时,我只能无奈地笑笑。因为我已经不止一次被一群人称为五毛,被另一群人称为公知。似乎我是墙头草,其实我的想法做法从未变过。
我既不是五毛也不是公知,我只是读了一点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而已。我不愿人云亦云,不愿传播不确定真实性的言论,我也不愿打着针砭时弊的旗号肆意地攻讦谩骂。
当我质疑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时,我要确保自己不会成为制造这个问题的一员,也许我才能理直气壮地去质疑。所以我很佩服那些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地为公众利益发声发力的人。
与其说我佩服崔永元,不如说我更佩服身边的牛老师。崔永元至少还有作为名人会有的名人效应,而牛老师不过是一名已退休的老百姓。
我常戏谑地称牛老师为牛大师,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一个标准的负能量。然而,他推动了西安地铁停运时间与北客站最后一班车的时间接轨之事,确保北客站最后一班车的旅客能坐上地铁进入市区。
我想,当初许多旅客赶不及地铁时,一定会有诸多抱怨,然而又有多少人会真正为改变现状而出力呢?
现今流行一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在《芳华》中,这句话改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其实说得都很对,既然有责任,就不会无辜。
正如上述的公众事件,太多的人会说“我就是一个小百姓,我有什么办法,我能做什么”,于是,抱怨的人多,议论的人多,真正出力去做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正是我佩服牛老师的原因,同时也要求自己不要成为聒噪的一员,而能成为牛老师这样的人。
社会上,我们不乏看到出台一项政策,引来无数声音。然而当政策不合理时,你有去努力改变它吗?当政策合理时,你有去认真执行它吗?
就像“车让人”的政策出台后,众说纷纭。当你作为一名行人,在过斑马线时有没有疾走两步,还是因为车让人就有恃无恐地随时过斑马线。在我的理解中,前一种行为就是正能量,后一种行为就是负能量。
出于好奇,我也百度了“正能量与负能量”。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当然也有众多搞笑说法。譬如说这个词是来自于日本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中,之后被宋山木所用并“发扬光大”了等等。这也正应了一句话: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心中有怎样的能量,自然会表现出怎样的能量吧。
啰啰唆唆写至此,也未能完全表达我的心意。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在他的文章里早已将一种国民刻画得入木三分,即看客。
如今,这些人的子孙后代依然人丁兴旺,与他们先辈不同的是人人手中都捧着一块儿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