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29

2019-03-29

作者: 向阳的石头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6:00 被阅读0次

工作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用这个思考方法,浅度思考的五步流程法

汨罗江上一叶舟    阿里运营Jack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大神说的第一个思考是什么?先卖个关子,答案在文章第二章节揭晓!

显示大图

你真的会工作思考吗?

你在思考吗?你真的会工作思考吗?

请不要假装很努力的思考,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多职场工作者都有类似这样的2种经历:

1、集体思考,商讨一个问题时,大家东一榔头,西一棒,你一言,我一嘴,讨论半天,甚至争执了好几天,直至精疲力尽了才思考出一个解决方案,可是最终输出的结果往往也你兜出一个更长的弯路。上司说你的方向搞错了,导致你辛苦好几天的工作白做了,这事上哪说理去!

不怕苦,不怕干,就怕苦干。大家想的不在一个点子上,想不到一块去,越思考越累心,越聊问题越扎心!

问题的症结出在哪呢?

思考的程序有毒!大脑没有植入浅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不对,工作努力白费。

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往往都陷入到思考的误区里,“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简单容易的不做,偏要搞得很复杂!

人人都会思考,可是很少人会去关心自己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这并非难事!

据说爱因斯坦被问到什么对《发展论》最有帮助时,他的回答是: “弄清如何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

掀起你的盖头来,弄清楚如何思考问题,这就是文章开头卖的那个关子。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第一思考的答案就是弄清楚如何思考问题。这是思考的起点,这才是真正的思考,会思考,在思考。

真正的思考由浅入深,大繁至简,从浅度思考开始。这个简单的思考都没有做到,怎么可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更何况是复杂的事情!

所以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伤人自尊的话:你怎么那么笨啊,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或是抱怨自己,为什么连一件最简单的事情,我都做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思考有方法,努力有成效!过度思考,想得太多,不知从何入手何……

学会浅度思考,才能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拒绝盲目思考,简单至真,回归浅度思考,才叫会思考。

成为真正厉害的人,工作先学会浅度思考。

浅度思考≠傻瓜思考,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什么是浅度思考?

打个比方说,你要挖一口深井,得先从最简单的几项工作开始,比如测量、锄草、架机器等等,然后开始复杂的操作,一点点往下挖,往深了挖!

相比深度思考的复杂性和延展性(14个关键点),注:详文见文章结尾。浅度思考是指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形成一个初始的思考框架,把思考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先易后难,再进入深度思考,直至找出一个“最优解”的答案。

通常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采用思考的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是浅度思考吗?是,但不完全,存在很大的bug(漏洞),而真正知道如何去运用它的人也不多。

因为它看上去很简单,简单到像相貌平平似路人,以至于工作者或管理者往往忽视或忽略了它的存在和作用。就像公司口号墙上挂,又有几个人印在心里。

那么,浅度思考到底是什么呢?

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提出了实现人生愿望的五步流程方法:目标→问题→诊断→方案→践行

瑞·达利欧五步流程

❶、有明确的目标。注解,既思考目标是什么?

❷、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注解,既思考目标的问题怎么了?❸、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注解,既思考问题的根源为什么会这样?

❹、规划设计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注解,既思考解决问题该怎么办?

❺、采取行动实现成果。注解,既目标成果具体做成什么样?

实现人生愿望的五步流程方法,实际上是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断累积叠加,最终得以实现人生的愿望。

换句话说,五步流程就是实现人生愿望的浅度思考的法则。

可是我觉得这个流程的概念词汇太“复杂了,知识都是相通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换作疑问句,一种更为简练、世俗化、普及记忆的表达方式,五步流程既是:

浅度思考=是什么→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办成什么样?

用小岳岳的话说,它比传统思考的三段式多了“二环”,弥补了思考三段式的漏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考链,你也可以叫它浅度思考的五步闭环。

浅度思考+深度思考=思考的环肥燕瘦,你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思考能力没有弹性和粘性。

工作思考的五步流程

那么,你如何用浅度思考来解决问题?

1、工作思考的第一步:是什么?

问题的概念界定清晰,有边界,思考才能有的放矢。思考出了格,撒了欢地跑,其实就是一种作死的感觉,最后全是眼泪和买不来的后悔药。

什么是什么?比如爱情是什么,沟通是什么,工作是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它的概念是什么?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认知差距。区别就在于:

概念的内涵定义不同:我认为打工打好了一样有出息,可是你认为打工没出息。

概念的外延定义不同:你认为打工就是在流水线上工作,我认为打工等着老板发工资,干什么职业都是打工。

这种认知思考的偏差、分歧,所导向的深度思考及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差异。

其实认知偏差不可怕,可怕的是认知偏见。

80%的无效劳动=问题本身概念的认知偏见。

偏见是思考的最大障碍。一个人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交集越少,心里的暗黑面积就越大。

认知偏见是思考最大的硬伤。每个人阅读这个世界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理解的和我理解是两个概念;或是你理解的概念和我理解的概念不是一回事,这是两码事!

比如有一次,我和客户部讨论一个新甲方客户的活动方案。客户总监认为设计是要华丽,一出手就把对方震撼注,而我基于对客户的信息分析,认为设计是简约的,更加实用的,结果认知观念的分歧,导致我们在会议不停的吵吵,争论不休。直到下午老板来了,才拍板定了设计方案,用了我的观点来开展工作方向。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提案递交上去后,获得客户的极大认可。

因此在工作中思考问题时,问题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不自以为是,放下偏见,基于对象和用途的聚焦,弄清楚概念的界定,它是什么,才能再做下一步的思考。

否则接下来的所有思考,无论想法有多好,都是无的放矢的思考,做什么都是瞎耽误功夫。

这就好比父母为你想了很多,做了很多好,可是却费力不讨好。不在你认同的好的概念边界里,不论他们怎么做,结果都得不到你的认可。

※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才能发现问题。

2、工作思考的第二步:怎么了?

由于人的认知的有限性和无知,思考____是什么的背后,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只有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状况和背景后,才能发现问题的矛盾点,知道该从那个方向去探索问题的本质。

很多工作者在没有搞清楚状况或根本不了解状况,贸然行动,导致思考偏离方向,最终行动失败!

搞清楚状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破除急于求成的心态,虽然搞清楚问题的状况,看上去比较费事,但不要试图在这个思考环节上偷懒,否则就会这样的:

打个比方,你挥刀自宫练成了葵花宝典的神功,狂笑一阵“天下无敌”后,这时看到秘籍最后一页,写了几个小字,“不自宫亦可练成此功”。请问,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搞清楚状况怎了,做好前期信息采集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必经之路,少走一步,兜圈子,绕弯路这是无知者无畏的代价,多此一举。

弄清楚状况,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明白怎么了,恰恰弥补了大脑思考认知的盲区和无知,在了解更多信息的基础上,才能便于我们发现问题。

※搞清楚状况,问题的本质也就浮出了水面!

3、工作思考的第三步:为什么?

搞清楚问题发生的状况(怎么了),然后思考各种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哪?透过问题的表象揭开矛盾点背后的本质、原理是什么。

工作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上司检查完你的工作,扔给你一句话,“_____为什么这么做,和我说说你的想法。”可惜很多工作者这时候往往都解释不上来,因为事先根本没有想好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只是凭着某种经验和感知在做事,没有说服领导的原因,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思考问题时,弄清楚为什么,抓住矛盾点的本质和原理,“给个理由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和原理,方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4、工作思考的第四步:怎么办?

在弄清楚为什么的基础上,思考各种策略和方法,设计出一个计划方案为解决问题达成一个“最优解”。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很多工作者在遇到难题时,大脑第一反应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急于求成的心态,直接进入思考问题的解决层面,往往导致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费心费力,办法没找到,浪费时间不说,相反陷入到问题求而不解的焦虑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时候冷静下来,回归问题本身的概念是什么,按着浅度思考步骤,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就能因轻而易举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区别只是你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还是借力解决。

※方法明确,才能规划出目标结果的轮廓。

5、工作思考的第五步:办成什么样?

描述解决问题可达成的、实现性的预期成果。

打个比方说,你准备做爸爸,生个baby,让家里有点闹腾的生机,你会在家里贴上一些漂亮男孩或女孩的大画像,挂着墙上,让媳妇天天看着,希望自己也生一个像画上那样健康漂亮的宝贝。换句话说,这幅画上的内容就是你解决问题,输出成果的参照系。

在工作中,如果解决问题的输出成果,没有评估体系,或评价标准不一,那么工作输出的成果往往无法达成大家认同的,等于工作按了一个“delete”,一键回到解放前,或说是你的工作被恢复到“出厂设置”。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工作思考必须形成一个可视化、可量化的评估标准,让个体和集体在输出结果的执行层面,有一个结果导向的参照系,避免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个体或集体付出大量的无效努力。

综上所述:当个人或集体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思考必须从“浅层思考”的五步流程开始,围绕解决的目标问题列出五个思考问号,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层级的深度思考。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你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用纸笔或是思维导图来操作浅度思考的五步闭环流程。

集体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围绕讨论的问题,在白板上罗列出五步思考流程,避免大家随性思考问题,天一脚地一教,脱离了思考的主题,以保证工作思考的高效性。

※心里有数,输出结果才能八九不离十。

简而言之,大繁至简,解决问题从浅度思考开始,切忌不要试图一开始就进入深度思考,这样等于把自己拖入到思考的荒野中,成为一匹脱了缰绳思考的野马,跑到气喘吁吁,辛苦了半天,抱怨了半天,总感觉哪不对劲,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别让思考的野马喂了狮子,让思考的风暴走起!

延展阅读:浅层思考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倒推法,从结果出发,追溯到问题是什么。这是一种更为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重要提示

一个厉害的人,你也可以!掌握高效人士的14项深度思考能力

你可能还想知道更多

职场人士提高工作能力,升职加薪,以及企业高管、中层管理的提升组织效率、效能的“系列课程”,点击下面文章链接,开启您的自我进化之旅。

比努力更能带来成功的是思维算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h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