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这本书时我在想,书名中的“红”是什么?“黑”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红与黑》?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可是直到读完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因为这本书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
从记事的角度来讲红与黑是本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从所占篇幅从艺术成就玩论却又是爱情小说无疑。有人说,这是一篇工笔描摹的1830年的法国画卷:在后拿破仑的复辟时代,容不下一个真诚、自尊灵魂的世纪,一个贫民青年的奋斗与毁灭的史诗。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个体。他出身贫寒,但天资聪颖,他自尊独立,声称“我出身低微,但我并不低贱”,他不愿和仆人们一起吃饭,而且他目标远大,心中有一个理想的自我;他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借助外界力量帮助努力跻身上流社会,却对自己进入的上层社会感到仇恨;他把爱情看作是一场战斗,却又轻易动了真情。书中有两处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对比,一处是“他心中充满了快乐——不是因为他陷入了爱河,而是因为他克服了恐惧。”另一处是“他的爱仍然来自于他的野心,但他几乎已经忘却了演戏的念头。”这两处体现了于连对德.莱纳夫人的爱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演戏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甚至到后来,“情人的魅力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野心。”
书中经常提到,于连崇拜着拿破仑,而在于连身上,我们也时时能看到拿破仑的影子。他蔑视贵族有产阶级,他为自己位卑命艰而致于抗争,在敌对环境中作着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
除了主人公于连,另外两位主人公也让我印象深刻——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她们的爱情观念似乎早已脱离时代背景,与世人不同,她们不顾忌世俗的眼光,追求爱情自由,敢于为爱情做出牺牲。我不能说德.莱纳夫人出轨的行为是正确的,这不符合社会道德,但她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的爱情的举措让我震惊。玛蒂尔德小姐自诩是高贵的,高傲的,而事实上似乎也是,她有着当时背景下高贵的血统,尊贵的身份,她瞧不上任何人,哪怕是侯爵。她崇拜的是博尼法斯.德.拉莫尔,以为王后的情夫,她向往的是极端式的、冒险性的英雄主义的爱情。她不会苟活于情夫于连身后,她想用她那爱情的过度和行动让大众大吃一惊。而于连对玛蒂尔德的态度后来也由崇拜变成了恼火——恼火她那英雄主义的行为。
小说最终以于连在狱中忏悔后受刑被葬,德.莱纳夫人去世而告终。虽然于连最终被判处死刑死去,但我们不得不说,入狱后的于连才是真正恢复了真正的自我,走向了幸福之路。我们还是可以说,在这场战斗中,于连胜利了。
现在对于文章开头的问题,我想大概“红”是革命之者的鲜血,而“黑”是指社会的黑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