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心得十八

作者: 青山绿水hh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09:10 被阅读0次

      《答欧阳崇一》一章篇幅较短,其中心意思是"万物皆备于我心"。

        欧阳崇一(公元1496——1554年),名德,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任安徽六安知州、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阳明先生在赣州首倡“致良知”时,欧阳崇一独曰:“此正学也”,其识见异于世儒。常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讲论,学者甚众,“称南野门人者半天下”。曾在北京灵济宫讲论“致良知”,赴者五千。其学以“吾惟求诸心,心知其为是,即毅然行之”为宗旨,信守师说,其新见在于以阳明“致良知”重新解释《大学》“格物致知”的义旨。

《传习录》学习心得十八

      一是"良知并不由见闻而产生,而见闻没有不是良知的作用",所以,"良知不束缚于见闻又离不开见闻"。先生用这段绕口令似的话阐明了良知是见闻的精髓和实质的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平时读书做学问,不要死板硬记,而要深入了解其原理,懂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总之,做学问下功夫要抓住主旨核心。

《传习录》学习心得十八

        二是“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是《孟子·告子上》中的话,意思是说,心的职能是思维,思维就能获得。荀子也说:心,是形体的统帅,是精神的主宰;它是发布命令的机关;它是自我限制,自我指使;自我裁夺,自我求取;自我主动,自我休止。它认为是的就接纳,它认为非的就拒绝。它对于事物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博杂的。所以如此,正是由于心能思维,能思维就能明辨,就能“致良知”,就能精于“圣算”。从字的构造来看,过去的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心"承担着思虑的职能,所以才会有以上的言论。而今天我们知道,"思"是大脑才具备的功能。尽管如此,但其表达的内容我们很清楚:在"致良知"的过程中,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在进行着"扬弃"、"取舍"。

《传习录》学习心得十八

      三是从"不逆诈,不腻不信,抑亦先觉"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经常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了,从先生的理论中我们知道,人一旦修行到一定境界,不仅没有害人之心,防人之心也无了。因为面对道德高尚的人,害人的人"不能隐遁其丑",所以只有乖乖的做好人好事了!"至诚如神,可以前知"!圣人的气质就是光芒万丈!

相关文章

  • 《传习录》学习心得十八

    《答欧阳崇一》一章篇幅较短,其中心意思是"万物皆备于我心"。 欧阳崇一(公元1496——1554年)...

  • 2021-01-09

    【打卡天数】:第968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10

    【打卡天数】:第969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07

    2021-01-06 【打卡天数】:第966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最近听课的时候会特别关注老师旁...

  • 2021-01-08

    【打卡天数】:第967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圣学发展的沉浮,正是人心沉浮的折射。人心的沉浮扰乱纲...

  • 白话《传习录》(17)十八

    白话《传习录》(17)十八 传习录十八 交朋友互相谦让就会受益,互相争高低就会受损伤。 照王阳明前面的理论,这句话...

  • 《传习录》学习心得二十八

    今天学习的是《黄省曾录》的最后一部分。 人世茫茫,到处都有是与非。正确的东西总是正确的,错的东西总...

  • 《传习录》第十八天学习心得

  • 18【习惯】从专注做一件重要的小事开始

    请家人们在下面的评论中回复第十八讲学习心得。

  • 阳明心学242――为已之心

    阳明心学242――为已之心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14:42) 读《传习录》三十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学习心得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k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