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来佛”与“无量寿佛”是一尊佛吗?道士口中的“无量寿佛”是什么

“如来佛”与“无量寿佛”是一尊佛吗?道士口中的“无量寿佛”是什么

作者: 东方雨虹编辑部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09:39 被阅读0次

    花开莲渐生,

    花落莲方成;

    世人称信佛,

    不知佛无功。

    亿万佛土外,

    无色无相中;

    万物不能度,

    何况是人生?

    《佛之功》——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佛祖灭度,四方八树;僧众结集,遂有经著。净与无净,我与无我;常与无常,乐与无乐。民间传言“男戴观音女戴佛”,然佛与菩萨本无相,何来分别男女身?男者性戾而易躁,女者气狭而善妒,观音菩萨慈悲仁爱,弥勒佛宽容大度。佛为全知,而非全能,佛不度人,为己自度。佩此饰者,是为象征,意在自警,并非相佑……

    “涅槃四德”,佛教中即常、乐、我、净四种功德。

    常、乐、我、净原本为四颠倒见,是指世人将无常为常、苦作为乐、无我妄作我、不净视为净。

    在佛法当中,所不否认的常乐我净,是指离于贪嗔痴、出脱五阴后,解脱了无常的因缘,因而为常;无有一切苦,是故称乐;无我可言,我亦无谓;离一切不净,自然清净。

    因此常乐我净乃“涅槃四德”,非世间特性……

    所谓“观世音”之称,乃鸠摩罗什之旧译,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而少“世”,故又称“观音”。然“观世音”之名亦为不准确之译,玄奘法师新译为“观自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即用此称,本意为“观照纵任”,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象征平等无私、慈悲智慧。

    “观自在”之名虽更加准确,然“观世音”之名已深入人心,至今多称后者,且逐渐演化为“大慈大悲”。观世音像原本为男身,至唐朝伊始,供奉观世音像者多为女性,或阁中少女或寡居女子或老年妇人,男身像多有不便,故逐渐演化为女性形象。隋朝时观世音形象为过渡阶段,难以分辨男女身,然藏传佛造像至今尚有男身者。

    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为西方阿弥陀佛之胁侍菩萨,一佛二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所谓“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未成佛前,常在佛陀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即有一佛教化众生。然每一佛皆有两位或数位胁侍菩萨。

    本师释迦牟尼佛胁侍菩萨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东方药师琉璃光佛胁侍菩萨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弥勒佛”本非佛,实乃菩萨,本师释迦牟尼佛预言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成佛,故为“来世佛”。因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念,不食众生肉,有广大慈心,本名为“慈氏菩萨”,弥勒为音译,慈氏菩萨实乃真正“大慈大悲”。

    汉传佛教寺庙之最前殿为“四天王殿”,中间即坐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之“弥勒佛”,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各持法器肃立两旁。然弥勒佛此形象意为“大肚(度)能容,量大福大”,是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所为“男戴观音女戴佛”中的“佛”即实名为“慈氏菩萨”的弥勒佛,意为提醒自己要“大气宽容、少妒少怨”。弥勒佛生日为农历正月初一。

    然弥勒佛早期并非此象,是受五代后梁时期布袋和尚影响。当时,唐室衰微,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唯有布袋和尚常脸带笑容,手提布袋,结缘民间,似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之意味,后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布袋和尚为七福神之一。

    藏传佛教铜像弥勒佛至今尚为微须束腰之“慈氏菩萨”像。另外,十八罗汉(本为十六罗汉,唐朝流行,至宋朝时增加“降龙、伏虎”二位尊者,)中亦有俗称“弥勒”者,然此“弥勒”本为“布袋罗汉”,形象虽略同,然却完全相异,布袋罗汉不同于布袋和尚,更非弥勒佛。

    简单介绍一下佛教基本知识。佛家经典,共有“经、律、论”。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更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然而《西游记》中所称“唐僧取经”,本为谬误。玄奘法师偷渡天竺(非唐御弟),至那烂陀寺,拜戒贤法师为师,受其口述《瑜伽师地论》。所谓“取经”,实为“取论”。《西游记》抑道谤佛,常识多错。“如来”本为梵语Tathāgata,tatha 意为“如”,agata 为“来”,原意为“就像来了一样”,为佛十大称号之一,即是“佛”意。《西游记》中称西方佛老为“如来佛”,岂不成了“佛佛”?还有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将“阿弥陀佛”与“无量寿佛”分为两佛更为大错,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意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一为音译,一为意称,本是一佛。

    再简单说一下道教。道教所称本为“无量寿福”,乃祝福善信之专用名词,同佛教的“无量寿佛”并非一意。但道教的“无量寿福”的“福”字在西南地区方言发音中与“佛”音相同,比如冰箱缺氟[fú] 常说缺氟[fó] ,故影视剧中常有台词与字幕之错误。而道教中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完整天尊称号。为避免曲解人们将佛教“无量寿佛”与道教“无量寿福”混淆,故后来全国道教统一以“福生无量天尊”作为常尊圣号。但若略掉“度人”、“福生”、“功德”,而仅保留“无量”,即将原称号简化为“无量天尊”,哪里还有意义,显然,如依文寻意,“无量天尊”当解为“无穷多天尊”或“很多天尊”,用此语者稍加审辨,便不难明白“无量”是量之概念,怎能称之为天尊?故评书与影视剧中道人所喊道号“无量天尊”也大为谬误。

    再说回佛教。诸佛经中有一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即鹿鼎记中所描述的暗藏藏宝羊皮地图碎片的八部经书)曾记载“天魔娆佛”故事,昔时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佛陀早已超脱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岂能受半分所惑,遂把第六天魔王波旬所献欲界三玉女无视退还,并责备波旬朝贡乃污秽之物。佛陀认为人追逐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惊、恐、悲是为七情,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欲),好比迷人熏香,虽闻香气却焚烧己身……

    佛家本无欲,如是根本,然佛家宗派甚多,一言难以尽说。昔时,佛陀灭度之时,坐化肉身,化为八万四千舍利子留于后世,故佛家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禅宗、密宗、净土宗所修甚众。然密宗有四大派别,是为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其中萨迦派所供奉之本尊有名曰“喜金刚”……

    喜金刚,全名欢喜金刚,汉传多称欢喜佛,为藏传佛教密宗修习观想五大本尊之一。其佛像本尊形象略有不同,多以欢喜佛(金刚或佛陀形象,代表慈悲)盘坐,明妃(女性形象,代表智慧)面向男身,双腿张开,两唇相对,四臂相拥,心胸紧贴,赤裸身体,上作亲吻状,下作交媾状。此是为双修之根本。

    修此法门者,以此男女同修“以欲行,终欲念”而获得大自在与大解脱,终达到身心合一大欢喜境界。因此,欢喜佛汉族民间亦俗称“大圣欢喜天”(二十余年前曾有一部日本漫画《孔雀王》曾有此名,为六道众里的象头魔人,使用能操作冷气的密法,最终败给了被孔雀打开心灵的阿修罗)。

    欢喜佛怀抱明妃形象原型有二:一说是欢喜佛乃大自在天(即湿婆)之子象头神,明妃是观音菩萨化身。观音菩萨为了降伏象头神,将印度婆罗门教上神太子引渡进佛门,化作绝色美女先去诱惑再为感化,最终使象头神放下屠刀皈依佛门,故荒暴的象头神成了吉祥与智慧的金刚化身。又一说是欢喜佛原为崇尚婆罗门教、诽谤佛教的一位古天竺诸邦国中一位国王,名“毗那夜迦”。他杀戮成性,残害佛教徒。本师释迦牟尼佛,从女信众中挑选倾世美女引诱且感化毗那夜迦,此倾世美女即为金刚无我佛母。毗那夜迦沉溺在与金刚无我佛母的交欢中而忘却尘缘,以纵欲为始,以无欲为终,最终被佛母引入佛门,成为佛坛中众金刚之主尊。

    尊奉喜金刚且行双修法门者,男身慈悲,女身智慧,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上下交合,代表法智双成合为一人,是为法界慈悲与智慧之无穷。在原初形象中,佛父身体蓝色,佛母身体红色,分释为“气”与“血”之表象,此交合修行是为“血气相依”。

    然密宗所修无上密法极度高深,非我等凡人所能理解,故不敢妄言诽谤,更应加以尊重。只是此法门唯有大慈悲与大智慧之佛学有大成就者方能理解与修行,而凡人妄言所谓行双修之法,无非是给自己行淫乐且坑骗女子之恶事做幌子罢了。

    佛教慈悲,然淫僧常有,道教无为,然妖道频出。佛道至上,大智大慧,救人水火,无过无失。然所错者,是为人也。此诗意为告诫,望行所谓双修之法且自知者迷途知返,不可以慈悲之名行淫恶之事(大喇嘛仁波切不在其中),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来佛”与“无量寿佛”是一尊佛吗?道士口中的“无量寿佛”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ku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