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主要总结了一些类或对象组合在一起的经典结构,这些经典的结构可以解决特定应用场景的问题。
结构型模式包括: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的原理与实现
代理模式(Proxy Design Pattern)
:在不改变原始类(或叫被代理类)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让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同样的接口。
但是,如果原始类并没有定义接口,并且原始类代码并不是我们开发维护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代理类继承原始类的方法来实现代理模式。
动态代理的原理与实现
动态代理(Dynamic Proxy)
,就是我们不事先为每个原始类编写代理类,而是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创建原始类对应的代理类,然后在系统中用代理类替换掉原始类。
静态代理需要针对每个类都创建一个代理类,并且每个代理类中的代码都有点像模板式的“重复”代码,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开发成本。对于静态代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动态代理来解决。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代理模式常用在业务系统中开发一些非功能性需求,比如:监控、统计、鉴权、限流、事务、幂等、日志。我们将这些附加功能与业务功能解耦,放到代理类统一处理,让程序员只需要关注业务方面的开发。
除此之外,代理模式还可以用在 RPC、缓存等应用场景中。
参考:
极客时间-设计模式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