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机构做过一年的老师。
我的讲台和学校里大众定义的讲台不一样,讲台上没有桌子,正中间是一面超大的触屏播放器,旁边是一面白板。我和我的学生在一个水平高度上,他们坐着,我站着。
很奇怪吧?
我教授的是英语,孩子们最小的5岁,最大的8岁。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思维逻辑能力去学习语法,他们的注意力通常维持在5-15分钟。
学校倡导“在做中学”,通过全英文的课堂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孩子们学会英语,爱上英语。
高中以后,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不错,大学也顺利地通过了四六级和教师考试,因为专业是工科,这个证书的含金量不是很大,但是我一直挺想做老师的。
我觉得我敏感的心不适合和成人相处,但是这种“可以注意到每个孩子情绪”的本领,让我在这个行业可以擦出不少火花,我觉得我是被认同的。
有人说,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和孩子们是双向成长的,孩子们学会道理,而教师也能从孩子的反馈中得到成长。我很认同这句话,在机构工作的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自信了很多。
因为我的工作时间是在孩子们放学后,常常20:30才下班,有的家长免不了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跟不上,总会留下来多问几句,回到家就21:00左右了,匆匆洗漱完就得打开APP逐个评价作业。
我是从助教做起的,总得来说两个小时的课,课前做教具,课中配合“主教”演戏,顺便把神游八方的小朋友的注意力拉回来,课后给孩子们的作业录评语。
后来带了班以后,更是要花心思备课,找好听的儿歌,准备课堂游戏。因为是全英文授课,怕孩子们看不到我的表情和动作,总是弯着腰去说,一对一教的时候则半跪在孩子面前,一是通过接触拉进距离,二是用眼神给予鼓励和肯定。
我的父亲总说我这个工作不行,听着高大上而已,不仅不稳定,还每天在地上“爬来爬去”,一点尊严都没有。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只要做到了平视,孩子们就能得到尊重,而不是用高高在上,唯命是从的姿态,小孩子也有人格。
孩子们虽然小,但他们能感觉到老师是不是真心对他们。又或者是,我的童年并没有那么快乐,所以我总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知道怎样做,孩子能得到放松。
后来因为“双减”,大部分机构老师都失业了,我也是其中一员。说不遗憾是假的,那一年虽然累,但那是我最快乐的一年。有时候也会被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吵到近乎黑脸,或被孩子突然的危险动作吓到不行,但是被孩子治愈到的瞬间也很多。
比如会有孩子来上课时带糖果给我;看到别的小朋友交头接耳不听课,会站出来帮我维护纪律;群里点评作业后孩子们甜甜的回复等等。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这就是做老师的意义吧,触手可及的、简单的幸福。
如今离开我的讲台已经将近两年,现在的工作虽然简单轻松,但我的快乐已经从“工作上给予的”变成了“下班后刷短视频获得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最近又参加了一次教师资格考试,轻轻松松通过,这又给了重新开始的勇气,或许我天生适合这一行,我会继续向这条路前进着,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