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
——改革开放四十年有感
普洱中支景东县支行 李籽汶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也是一个目标。我出生在60年代初的农村,当时的农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谈得上幸福,幸福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奢望。
图源自网络我的出生虽然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但当时的计划经济,粮、油、肉、糖、棉、布等日常食品、用品,都是凭票供应。儿时的记忆依稀还有,记得有一年我家的计划供应肉票12斤,那是一家6口全年的肉食了,但因家里缺钱我妈妈留下一半准备过年的,将其余的6斤计划票卖了,当时饭都吃不饱,几个月吃不上一顿肉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有时家里来了客人能加点肉炒碗小菜,全家人在一起就象过年似的,心里会感觉一丝丝的幸福。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后就要背个小背娄去割猪草,每个周末要和母亲一起到山里放生产队的羊群。读初中时,因家境贫困,每周学校食堂需缴2元生活费,我基本靠砍柴、拓土坯、搬货物、卖野果等自食其力读完初中。1977年我考取了高中,因家庭贫困,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我继续读高中了,我动用了亲朋好友、同学进行轮流“轰炸式”到家里做父母思想工作,最终我得以走进了高中校门。我家距离学校不行需要10个小时,周末不能回家,我就找打零工,勤工俭学。在读高中两年时间里,家里东拼西凑、向亲戚邻里借钱,一共给了我200多元学杂费。1979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我梦想能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改写全村无一名大学生的历史。然而,残酷的现实打破了我的梦想,由于家庭贫困,实在无法供我读大学,父母对我说:“孩子,高考你就不要参加了,家里实在无能力再供你上学了,你回家吧!”。就这样,我举行完毕业典礼后卷起行囊回到农村务农。当然,尽管我的大学梦破灭了,但我是全村唯一的一名高中毕业生,我也感到一丝丝的幸福。
1980年冬,在回乡务农一年后,我幸运离开农村参军到了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服役四年时间里,我满腔热情,积极好学,努力钻研技能,成为连队业务骨干,优秀团干部,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无怨无悔。可以说是部队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不去部队,人生有可能改写,但不可能有今天成就,所以,我是幸福的。
1984年12月,我从部队退伍返乡。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考验,今后的人生之路如何走是我当时面临的最大抉择。之后几年的人生之路,对我来说确实坎坷不平。我从事过乡村计划生育宣传员,跑遍村村寨寨,走进千家万户,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在税务部门做过临时工,跑遍农村集市,挨家挨户去收税,为国聚财;我担过乡干部,跑遍全乡村寨,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普及农村科技,动员老百姓科学种田,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农村不通公路不通电,白天下村靠步行,晚上开会靠柴火,夜间学习靠油灯,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任务繁重。但正因为如此经历,我的人生得到历练,使我在艰苦的磨练中得以成长。我从农民到计生宣传员,从临时工到普通干部,从普通干部到乡党委副书记。可以说,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我是幸福的。
1994年初,幸运的我来到了人民银行普洱市景东县支行工作,我的人生之路再次发生改变,我从农村走进县城,从乡干部变为央行行员。如今我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工作已经25年,在2003年的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机构分设中,我毅然决然选择留在人民银行工作,亲身参与和见证了金融改革发展。我也从一名纪检监察员到纪检组长,从副行长到行长,尽自己所能为人民银行事业贡献了一分力量。我的成长是党和人民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的结果,我是幸福的。
图为笔者蓦然回首,改革开放40年风雨征程,通过无数基层央行人的努力,基层央行在加强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取得了辉煌成就。透过历史时空的窗口,我见证了基层人民银行与改革开放相伴前行的步伐,见证了人民银行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见证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我在基层央行这块沃土中,使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才干,在人民银行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国,感谢人民银行给我带来的幸福生活。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继续与央行同行,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