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状元”为何成流浪汉

高考“状元”为何成流浪汉

作者: dd7885c7dcb5 | 来源:发表于2016-07-15 11:43 被阅读0次

    四川凉山籍刘宁(化名)八年前凭借所在的县理科“状元”身份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当地万众敬仰的“学霸”。孰料毕业后经历短暂就业随即失业的几经反复,大年初六被人发现流落街头,成为流浪汉。这一消息被《成都商报》率先报道,一时高考“状元”变流浪汉的新闻铺天盖地,引发网友的热议。

    没有精神生活就没有人的尊严

    高考“状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不,四川某县城曾经的高考“状元”刘宁(化名)大学毕业后流浪街头、沉迷网游的新闻又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当年,北大一个学生毕业后去卖猪肉,引发了舆论对教育大加批判。这次,又激起了一些人痛责学校教育。他们认为,这说明学校片面强调应试,素质教育只是口头上说说,不重视学生的情商、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教育等等。

    这样的论调似乎很有道理,但总让人感觉如隔靴搔痒。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而社会就业岗位数量难以同步增长,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所难免,学校不可能对此负完全责任。至于毕业后沉迷网游,更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高考“状元”出新闻,往往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社会发“高烧”了。

    那么刘宁现象的症结何在?它仅仅是个案,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吗?不,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一个案身上,典型地折射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氛围:人生意义的迷失,心灵的贫乏,灵魂的饥渴。这是时代的大问题,也是教育难以面对的大挑战。据报道,刘宁之所以大学毕业后流浪街头,固然有不适应社会、没有做好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准备等原因,但在他自己看来,关键是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普罗大众的生活模式中,他没有发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对此他是不愿也不能接受的;可是他又没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道路,便在精神上迷失了。流浪街头、沉迷网游只不过是他对无意义生活的一种消极反抗或逃避。

    刘宁现象是典型的时代精神症候。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社会一直在经济、物质的路上狂奔,许多人早已成了物质主义者。精神被悬置,心灵被漠视,灵魂被放逐,物质的享受成了人生的一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刘宁现象虽属个案,但迟早会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发问:人人如此,便对吗?工作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工作,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职业(工作)的意义何在?刘宁的迷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应占何种地位、何种分量。这是我们时代必须面临和深入思考的急迫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刘宁的报道,都在渲染他考试“状元”的身份、流浪街头的不懂事,就是没有人关心他精神上的困惑。如果我们对他人的关注,还是只津津乐道于其外表、地位、身份、身价等外在的东西,而对其心灵世界视而不见,那么今后将会造就更多的精神流浪者。是时候了,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应该学会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有钱有面包就是有尊严的生活吗?并由此深入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道去寻找活着的依据。

    ���Dz��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状元”为何成流浪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sy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