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關於作者以及小說簡介
(以下來自於書背)
那是不列顛人和撒克遜人交戰不斷的年代。
在這片迷霧重重的廣袤之地,埋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神祕過往!
在這幅迷霧之地上,人們莫名的今日就會遺忘昨日,生活平和卻也茫然。
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艾索夫婦決定去尋找他們依稀記得的兒子。
一段充滿驚奇的旅程隨之展開,直到目的愈來愈近,他們恍然驚覺。
或許是遺忘才能讓人相愛,苦苦追尋著回憶,誰知道有多少怨恨要再度被撩起……
作者石黑一雄:
雖然是個日本人的名字,但他5歲就去英國了,因此你可以直接將他看作是英國人。儘管他的父母在家中還是會說日語,但是他的小說風格跟日本的小說有著極大的差異。甚至我可以說如果把作者名字和照片換成一個外國人,也沒有人會讀了這本書聯想起日本的作家。
1.讓我們先看看小說架構
說起奇幻小說,通常都是按照千面英雄式的屠龍故事。
主角一開始只是為了一個小事情踏上旅程,旅途過程中遇到各式各樣的事情,回過神來身邊突然就多了一些夥伴,然後目的也從一開始的芝麻小事轉變成拯救世界等遠大目標。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隻龍,龍象徵的是反派、對立面以及人生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主角會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度過中間的阻礙,但只有最後這條龍是主角必須親自解決的,因為奇幻小說永遠在歌頌一個人的成長並且最終擊敗巨龍的史詩。
2017.12.15
在此對千面英雄式的屠龍故事做實際案例的補充,我就用比較多人看過的哈利波特跟魔戒舉例。
哈利一開始只是想去霍格華茲上學,後來目標慢慢變成要擊敗佛地魔。過程中在哈利受過無數人的幫助,尤其是那些以他當時的年齡和經歷無法完成的事,像是鄧不利多在魔法部與佛地魔大戰、石內卜雙面間諜、天狼星與食死人大戰等等,甚至是威農姨丈一家的血緣結界幫助下才平安活過童年。儘管有這麼多人幫助他度過困難,最終的「龍」也就是佛地魔還是要靠哈利獨自解決。更有趣的是,作者羅琳最後安排佛地魔身上有部分的哈利,這其實就是表達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佛羅多一開始只是想跟著甘道夫去看看精靈什麼樣,結果後來目的就變成摧毀至尊魔戒。旅途中,甘道夫單挑炎魔、亞拉岡金霹勒苟拉斯幹掉無數半獸人、皮聘跟梅里犧牲自己被抓走等等,經過他們的幫助佛羅多才能走到末日火山前。他遇到的「龍」就是魔戒的誘惑,沒有人能幫助他對抗這個誘惑,只有他自己才能對抗。
「被埋葬的記憶」也同樣遵循上面的屠龍架構。但很有趣的一點是,主角是一對老夫婦。
看到這裡,你是否腦中浮現了老夫婦舉著長劍對抗巨龍噴出的烈焰的畫面?
不過本書中戰鬥並不是重點,所有的戰鬥都是一頁完結,但卻顯得更加貼近現實。本來勝負就是一瞬之間的事情,只不過現在人追求更大的刺激性,因此很多影視小說等作品中的戰鬥過程總是充滿著一些無意義的對打。
甚至敵人也不是重點,那些食人魔、巨獸、妖精以及最後的龍,主角夫婦幾乎都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換句話說,這個屠龍故事中的龍並不是這些奇幻生物,他們充其量是奇幻世界的一個居民罷了。
省去這些刺激點的奇幻故事可想而知,本書的基調非常緩慢,但這樣的描述方式是十分符合主角是老人的設定。正因為主角是一對老夫妻,所以沒有激烈打鬥場面,遇到恐怖的怪獸也是能躲則躲,一路上遇到的好心人要不是給他們借宿要不然就是幫助他們逃跑。動不動就喊著要休息,動不動就開始回想當年,動不動就突然忘了自己原本要幹嘛,這些全都是老者的特徵。
與一般奇幻故事中青澀的少年不同,本書的主角已經是經歷完冒險的勇者,就好比已經從孤山回來,獲得財富與榮耀的比爾博在袋底洞安享晚年,最終踏上前往精靈故鄉的旅程一樣。
2.對記憶的提問
本書的主題是圍繞著「記憶」展開的哲學討論,
- 如果一對夫妻忘記過去為什麼相愛,他們現在怎麼能確定彼此相愛?
- 如果忘記的事情是自己以前刻意遺忘的,什麼時候必須強迫現在的自己想起來?
- 過去是否能代表一個人?還是說他現在的所作所為更為重要?
- 有痛苦的人生才是真實的嗎?
- 仇恨能否被時間沖淡?
- 遺忘是一種本能的保護機制,還是本能的逃避?
大家可以自行思考,我就不多說了。
我們都知道記憶普遍來說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 短期記憶:存在腦中約一分鐘以內的時間,通常用來記撥完就忘的電話號碼,或抄寫完就忘的地址。
- 長期記憶:能存在腦中幾天或者幾年的時間。
長期記憶又可以細分成描述性記憶和習慣記憶,
我們就簡單用書中以及配合現實的情況來舉例,
蓋文爵士回想年輕時的亞瑟王指派給他的危險任務--長期記憶,陳述性記憶。
-你跟小學同學一起回想小學時做過的蠢事--長期記憶,陳述性記憶。
艾索回想起第一次見到碧亞翠絲的場景--長期記憶,陳述性記憶。
艾索忘了自己過去的身份卻還懂得如何戰鬥--長期記憶,習慣記憶。
-你儘管已經很久沒游泳,但只要一下水你就能立刻游起泳來--長期記憶,習慣記憶。
碧亞翠絲睡前還跟艾索發火,睡覺醒來又跟往常一樣--短期記憶。
艾索才剛回答完碧亞翠絲的問題,下一秒她又問了同樣一個問題--短期記憶。
-你剛剛關好窗戶準備出門,出門時又忘記自己有沒有關窗戶--短期記憶。
由於二位主角本身就是老人,因此他們的記憶容量(註1)比年輕人要更低。因此他們更難判斷忘東忘西到底是魔龍的影響還是因為自己老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一直在拖延出發去找兒子的時間。
至於為什麼蓋文爵士一直沒有忘記他的使命,是因為他透過每天不斷地復述來加強自己的回憶能力。
愛德溫跟威斯頓沒怎麽受到魔龍影響也是因為,首先愛德溫還是年輕人本來他活著的年數就跟艾索差很多,他要整理回憶很簡單。再加上他之前的農村生活也很平淡,根本沒什麼好回憶的東西。接下來威斯頓,他為了在敵境求生每天都提心吊膽做各種準備,記憶力就跟肌肉一樣是可以透過鍛鍊變強的。或許是因為他早就知道魔龍的存在,所以更加小心也不一定。
3.神秘的船夫到底是什麼人?島又是什麼地方?
可能我奇幻小說看多了,第一次艾索遇到船夫的時候我就猜到了。
我們來整理一下有關船夫的線索:
- 書中每對夫妻都夢想去的旅遊地點就是島。
- 船夫有義務了解乘客是什麼樣的人。
- 船夫會透過幾個問題看出一對夫妻是否相愛,真正相愛的夫妻到了對岸後還可以一起生活,不然的話他們就會感覺不到彼此的存在。
- 所有渡船的夫妻一定要分開上船。
- 最後留在岸上的全都是妻子,故事將她們形容成黑寡婦。
- 艾索最後遇到船夫的時候,曾問他們是不是曾經在哪裡見過。
所以已經很清楚了,船夫就是死神,而島則是極樂世界。
每個人都難逃一死,所以為什麼大家都要去島就是這個原因。
死神可以透過幾個問題了解一個人的一生,並且決定夫妻兩人來世是否要繼續做伴侶。
女人的壽命平均比男人長,再加上書中是男人要上戰場的時代,因此才會有那麼多黑寡婦。
艾索之所以在記憶復甦後覺得自己好像看過船夫,那是因為他在年輕時曾數度見過死亡。
4.結局是什麼意思?
正如我開篇所說,儘管中間的阻礙有很多人能幫助,但艾索夫婦最終還是要親自屠龍。而他們面對的龍,其實是出現在魔龍被殺死之後。
當被埋葬的記憶逐漸復甦,艾索想起碧亞翠絲曾經對自己不忠,然後他們的兒子早就因為瘟疫死去。在失去記憶以前,艾索為了懲罰碧亞翠絲而不讓她去兒子的墓上參拜。他口口聲聲說原諒,但其實還是想報復。直到魔龍的力量出現,他們漸漸遺忘過去,然後艾索才重新愛上碧亞翠絲。
換句話說,艾索面對的龍就是「我怎麼確定現在是否還跟失憶的時候一樣愛我妻子?」
要記得船夫說的話,如果不夠相愛的夫婦,去了島上可是會變成陌生人的。
儘管他們通過船夫的詢問,碧亞翠絲先上了船。但艾索則彷彿沒有聽見船夫的話一樣,一直往前走。
這顯然是常見的開放式結局,石黑一雄既沒告訴你艾索的苦思有沒有結果,也沒有告訴你艾索夫婦最終有沒有在島上相聚。
但是我覺得會去思考如何證明愛的人,已經是非常相愛的證明,因為很在乎所以才更想確定。
這當然是我傾向的結論。
5.所以,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首先奇幻小說基本上可以說是最喜歡用隱喻的一種題材,所以本書中出現的所有人物其實都象徵著一個概念,最後哪個人的象徵可以活到最後就可以代表作者的想法。
儘管作者是在向讀者提問:「有些事情是不是忘記比較好?」
但是作者自身肯定也有他比較傾向的說法。
所以我們來看看主角一行人對待記憶的看法,
艾索的看法:儘管好像是忘記了什麼重要的事情,但還是關注當下的感覺更加重要。
蓋文爵士的看法:過去太過淒慘痛苦,所以遺忘一切才能重新開始。註2.
威斯頓的看法:人的一生不可能沒有痛苦,有痛苦人才完整。
然後我們再來看最後的戰鬥,威斯頓殺了蓋文爵士,代表威斯頓的象徵獲得勝利,石黑一雄想告訴我們有痛苦才有成長。儘管過去的錯誤將會導致未來的腥風血雨,但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艾索在定義上也是威斯頓的敵人,但是威斯頓說因為他跟不列顛人生活久了沾染了他們的習氣。由此可以看出不列顛人艾索代表著優柔寡斷,而撒克遜人的威斯頓則代表果斷行動。而他不殺艾索當然也有受到老夫婦照顧要報恩因素,但更多的是石黑一雄想告訴我們,雖然果斷行動才是成功者的條件(書中表現是撒克遜軍隊將佔領整個不列顛),但是艾索的優柔寡斷中也包含著關注當下的感受。
我覺得這才是石黑一雄想要表達的。既要果斷行動面對未來,也要關注當下珍惜身邊的人。
當然也有人會往負面的方向思考,認為即使是像威斯頓這麼精益求精、磨練心智的戰士,都會被優柔寡斷的大環境影響。更別提一般人所謂的果斷,早就被生活吞噬殆盡了。
所以我不會說哪個想法才是對的,因為哪個想法都是對的。
思考然後得出自己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
註1:關於短期記憶容量Miller,G A 在1956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The Psychological Review )的一篇重要論文神奇的數字7±2:我們信息加工的侷限(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中提到年輕人一般可以記住阿拉伯數字7個,字母6個,單詞5個。老人和幼兒則是4±1。按照這個理論,年輕人可以用幾秒的時間記住無關的阿拉伯數字最多9位。很有趣的一點是語言背景在這裡發揮了作用,譬如說為啥中國人普遍數學比歐美人要好,因為我們從1念到10最快只需要1秒,而你用英文念至少需要2秒。如果我們只能用5秒來記著一串數字,中國人可以重複5遍,而美國人只能重複2.5遍,那當然是重複更多遍更有利。
註2:大腦中的遺忘機制就是用來保護人不受太多過去的影響。
寫在註釋之後的想法:
這本書的錯誤在我看過的書中實在是很多,至少對我來說是很影響我閱讀體驗,我好幾回都停下閱讀仔細翻看剛剛是不是看到錯字了。有些使用的生僻字也讓我感到困惑,像是一般人使用的胃口,書中寫成味口,當然我仔細搜尋過後發現這種用法也沒錯。
我不知道這些錯誤到底發去哪裡去才會被修正,我也不相信這本書從初版2015/8/27到2017/10/12的12刷中只有我發現這些問題,所以我會把這些照片附在文末。當然也會寄一份到讀者服務信箱裡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70612b70139ba04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ae3be1fff41acb0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61822d1fd744cb5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11021dbb243820e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0693f6428cb973e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2b0905887eec164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423/1d1a153af73ce06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