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将死的人一样充满英雄气概”——读让·埃默里《变老的哲学:反抗

“和将死的人一样充满英雄气概”——读让·埃默里《变老的哲学:反抗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4-08-18 13:58 被阅读0次

    变老,每个人都终将经历的过程,儿童还不会想到这一点,青年正翘首以待破坏、改变甚至重建这个世界,只有老人意识到老年将至,世界和空间仅在最低程度上接纳他们。老人唯一可以抓住的只有时间,不是未来的时间,而是逝去的时间,老人活在回忆中,并非他们不想要未来,仅仅因为未来等同于衰老、病痛和最终的死亡,全都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变老的哲学》试图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放弃什么,反抗什么?

    作者让·埃默里是个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在书中化身为普鲁斯特、波伏娃、萨特、他自己以及任何一个老去之人,讲述当我们变老之时会发生的事情:疏远自己和他人,难以应对目不暇接的现实,难以理解潮流、艺术、将传统价值观甩在身后的社会。作者试图告诉我们,如何在衰老时与自我、与社会达成和解,又如何在何种程度和境况下在生命的尽头奋力一击。

    让·埃默里所阐述的问题背后带着强烈的萨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痕迹,本文译者杨小刚在代序中说:“他的著作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为各种现象学的理论、为各种哲学问题从意识的深层次挖掘了诸多活生生的例证,这些例证让那些哲学观点不仅仅在概念层面、在思辨层面被理解,也在生活层面被发觉、被体认。”

    作者在前言中阐明了本书的主题和原则,主题是“变老的人与时间、与自己的身体、与社会、与文明,以及与死亡的关系”,原则是非实证科学意义上的忠实描述,是“鲜活的东西——经验”。“这样一种努力,本质上要借助内省的方法去完成。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观察和移情的追求。而所有对于科学性,甚至对于逻辑严格性的期待都必须放弃。”

    此在与时间的消逝

    “年轻人的生活围绕未来展开,⋯⋯未来不是时间,它是世界,或者准确地说,它是空间。年轻人谈论着自己,他面前有时间。但实际上摆在他面前的是他所接纳和用以标识自身的世界。换句话说,老年人的生命在身后,这个不再能实在地被经历的生命,除了堆积的、被经历过的、被度过的时间之外一无所是。⋯⋯关于一个年轻人,显而易见,人们更愿意说“世果对他是敞开的”,而不是“他有的是时间”。⋯⋯年轻就是将身体抛掷到那并非时间,而是生命,世界和空间的时间中去。”

    只有变老之人理解时间的消逝就是不可回溯,理解他很快就会被从空间中移除,他会希望获得一些幻觉的慰藉。在欧仁·尤内斯库著名的荒诞派戏剧《国王正在死去》中,国王其实早已死去,丧失了控制周围一切东西和自己身体的力量,他不愿相信,徒劳地想要证明自己。玛格丽特王后试图让他明白死亡的不可避免,玛丽则是想让他免遭承受这种虚幻认识的痛苦。国王最终认清了真相,接受了自身的死亡,他正是从幻觉中解脱的变老之人,放弃挣扎,不做无谓的抵抗。

    普鲁斯特,另一种变老之人,承认死亡将至,但在最终时刻到来之前,并不放弃作家的责任。

    “当天夜里, 他口授了一段有关贝戈特之死的内容这段有些不够连贯但经他亲手改过的文字, 写的是医生在临死的病人跟前忙作一团的场景:‘他们逐渐显现出来自觉在布景中找了一个绝佳的位置, 但这是一个漆黑的地方……他们来到病人身边,开始没完没了地会诊,但至于跟他谈谈病情……不,医学不是病人的事。真是荒谬,贝戈特说。他想知道还有多长时间……’还有另一段:‘然后有一天,一切都变了。过去最招人厌恶的东西,一直禁止我们享用的东西,都对我们解禁了。但是,比如说,我不能喝一点香槟吗?’”

    上面所讲述的正是他在最后的日子所遭受的折磨,对于他来说,生命的全部体验都是为了那部令世人震惊的小说。即使在弥留之际,作家手中的笔仍然在纸上书写着,他希望记录下濒临死亡时的感觉——疼痛、麻木、失去知觉、听到某种声音,并交代给人补充在某个描绘死亡的段落中。对于他而言,不是绝望地要与死亡搏斗,而是一方面承认死亡将至的难以避免,一方面做最后的生之努力。妥协的是死亡,反抗的是自身——用康德的话说,仅仅听从理性的声音,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不重要。

    在死亡面前,我们很不想承认败下阵来,病榻之上,我们不停地喘息,希望获得更多的氧气,希望每次的呼吸都有下一次,仿佛因此骗过了死神,死亡因此永不将至。我们就像尤内斯库的国王一样,需要玛格丽特王后这样的人帮助摆脱幻想,需要普鲁斯特这样的人帮助区分妥协与反抗各自的疆域。

    在死亡到来之前,普鲁斯特如每一个变老之人一样陶醉于生命,《强硬报》向普鲁斯特发问:“假如世界末日来临……您会做些什么?”他回答说:“……假如我们如您所说受到死的威胁,那么生的甜美就会向我们显现……啊!万一这一次大难没有发生,我们一定要去看卢浮宫的新展厅,拜倒在某位小姐的脚下,去看一看印度。但既然大难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我们一件都不会去做,因为我们要离世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伽利玛认为自己的生活“荒唐无趣”,于是普鲁斯特还把上述道理讲给了伽利玛:“对于不追求幸福圆满或将其置于自身之外而为某种信念生活的人们,幸福反倒将源源而来。”这是一种悖谬,老人比年轻人更能认识这一点。

    评价:4星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对本稿件的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6071432@qq.com。)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将死的人一样充满英雄气概”——读让·埃默里《变老的哲学:反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up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