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写作100天Day10
-捕捉灵感的小小气泡
似乎提到写作,总是和灵感这个词息息相关。我们没有灵感的时候,哪怕要写出一个词来都会很难,而灵感缪斯青睐的时候,却好像有千言万语,滔滔不绝也没有完。
蒋勋的文章里写过:我们的古人写过多少关于“秋声”的诗,如果我们只知道让孩子背唐诗宋词,而忘了让他聆听秋天的声音,那没有太大意义。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看到美。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如果有刚刚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过动物园,爬山郊游之类的经验,就会很容易写,因为有了新鲜的经历和故事素材来源。而有些题材,即使把作文大全里的范文背的滚瓜烂熟也不过是东拼西凑出来而已。
而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传播越来越迅速,简直无时不在轰炸我们的大脑,我们知道的越多,可为什么感觉越写不出来东西,创作更没有灵感。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增多,我们习惯了在文字里面来回穿梭,学会了对一段话里的文字打乱顺序,重新组合,保留原意,换换说法,但终究只是文字的搬运工。因为我们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创造新思维。
关于灵感一词,百度百科这样解释: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创造活动中突发式地产生新思维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意识特别清晰和敏感,想象力活跃。
这样看来,那就是在“心流时间”里是最容易获得灵感的,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阅历、故事,但我们渐渐离自然、人与思想越来越远。除了网络,除了搜索,我们的很多功能都在退化。我们可以搜到所有的文字技巧,却在慢慢中淹没了自己,遗忘了思想。
想要时常能够获得灵感,并记录下来。我们真的该还给自己一些整片的闲暇时间,可以去公园里散散步,也许公园里那个坐在树下晒太阳打盹的老爷爷就会是我们灵光乍现的灵感;或者我们可以给自己泡一杯午后的咖啡,放一首喜欢的音乐,在透过百叶窗折射到墙上的光影里捕捉到独处的灵感;再或者我们可以给自己计划一次旅行,从旅途见多识广的事物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自然规律悟出一番人生哲理。
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备忘录或录音设备把这些宝贵的灵感快速记录下来,它们就像一个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气泡小水珠,日积月累也会成为我们写作的浩瀚海洋。
我记得我曾经在读书会活动分享过一篇《西行漫记》,那是我独自一人背包穿越新疆南北的一次独特体验,沿途有意思的风景和建筑,在途中遇到的有趣的人,结伴而行一程的旅人及他们的经历,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风土人情,那次分享真的是文思泉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后来整理成一篇游记文章,竟然很快就非常流畅写了几千字,似乎还意犹未尽。
我想这就是灵感来源于自然与生活,首先得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善于捕捉自然里的各种美,发现生活里的细微小事,然后给自己留白,有所思有所悟。
最后摘抄一段一个13岁小姑娘写的诗,我觉得这首诗此刻非常能代表我对灵感一词的感受。
“我在冬天灵感少
在春天灵感多
因为春天花开了
每一朵花在开放的一瞬间
都有一个灵感飞出来
谁离它最近
就属于谁
如果花开放时没有人路过
灵感就会到处飞
如果连续四个人都没有抓住它
它就会飞向太空
永远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