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永远的儿童

做永远的儿童

作者: 行走的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19:43 被阅读0次

       

    一周时间读完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小学教师20多年,自以为还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能和学生们走在一起,但是看完了先生的书,才知道自己做的不够,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开始意识到童年在生命阶段的重要性,那些在充满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会影响整个生命历程。于是,我更深的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一是要为孩子们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生态,二是自己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像孩子一样,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我开始领悟,所有优秀的教育儿童的书,都可以用来教育自己。

    一.坚持儿童立场。

    我们要坚持教育的立场就要坚持儿童的立场,就要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从而促进儿童不断发展。儿童是自由者和探索者,儿童的一切都有待重新发现,然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观察儿童,发现儿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帮助他们找到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所以,对于儿童的评判我们要谨慎,要有耐心去等待孩子。我觉得我在工作中还是缺乏耐心,当孩子达不到预想的目标时我总是很着急,从而对孩子的评价也存在误区。

    作为老师需要一颗童心,因为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当然也应是教育的密码。童心意味着创造性,成人的创造性是儿童的品性的延伸。我们永葆童心,就会永葆创造性;童心又意味着独特的思维,它总是把我们引导一个新的视域,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可见,我们要带着童心才能解读童心,从而促进儿童发展。我们老师就是一个“长大的儿童”。 “长大的儿童”是在更高的程度上再现儿童的本质,其旨意在更好地解读儿童、发现儿童,其目的是在更好地开发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我们教师要与儿童共同成长,随着儿童一起长大,与儿童分享长大的快乐。

    我们需要坚持儿童立场,但不是对儿童的迁就和放任,严格要求是另一种爱的方式和形式。教育应当有大爱,教师爱应当具有母爱的品质和特点,但有必须超越母爱。教师应该有大智慧,有教书育人的智慧。


    二.做一个智慧教师。要想成为智慧之师,首先要真心爱儿童,爱所有的儿童。

    智慧教师要有童心,因为童心可以超越年龄。童心,是真诚之心,是赤子之心,是创造之心,教师拥有童心,才会真正的理解儿童,懂得儿童,才会有创新精神,才会创造教育的奇迹。教师的童心是指教师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使自己再现儿童的精神状态。

    智慧教师要有平等心,我一直提到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说的都是要面向每一个孩子,这就是平常心。平常心才会带来教育的公平、公正,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尊严、有幸福感。想到在平时的上课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偏向一些成绩好的孩子,一些超省心的孩子,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多有忽视,却忘记了他们也是儿童,是一个发展中的儿童,他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智慧教师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拒绝功利之心,拒绝浮躁之心,是一种阳光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开放的视角。教书育人就得慢慢来,就得有平常心。这样的慢并非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慢养”。是按规律创造,这样的慢是真正的快。

    想起我曾经读过的《牵着蜗牛去散步》,文中的蜗牛不正如我们这些成长路上的孩子吗?我们催它、吼它、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有什么用?只会让自己享受不到伴着孩子成长的乐趣。我们自己生气的同时,孩子也会像蜗牛一样流汗、流泪、受伤。拥有一颗平常心,把那些功利的想法看淡,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听听孩子心底的声音,观察孩子的个体和群体成长的水平和阶段,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引领、陪伴孩子的成长。


    三.教室,出错的地方。

    教室,在我们的脑海中就是一个教师教书,学习听课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否换一个角度看待教室。教室可以是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可以是工作坊,可以观察、实验,飘荡着问题,充溢着研究;教室可以是游戏间,对孩子来说游戏也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了智慧;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可以是活动室……教室,是一个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也可以说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无所谓发展。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出错就得不到发展。

    教室,出错的地方。小学生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就不正常了,出错了,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教室,出错的地方。儿童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好奇心,允许他们出错也就是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了他们的创造性和无限的可能。

    我们的文化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课本上的准没错,为人师者也没错。这种观念固化了老师的思维,所以我们不允许学生出错,一切都要按照我们设计好的思路来才可以。尤其是我们的公开课,不允许学生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全部按自己的思路来才可以,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便一直的引导,实在引导不出来就告诉学生答案。我们的思维固化,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固化,

    我们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做孩子的朋友,学会欣赏学生,要让自己回归到儿童,想想我们的小时候,或许就会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孩子也就会成为真正的儿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永远的儿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v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