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的时间久了,人就不免想着换个敞亮的地儿,随意伸个懒腰的空隙,就能让自己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整个儿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有时候,哪里需要蛰伏,只是一刻深情、一缕冲动,甚至是一念没来由、道不明的想法,就能够制造一出说走就走的旅游。背包、钥匙,关键是一颗出走远方的心情,一个出发时洒脱如行侠,行走时柔软如诗人的旅者就此诞生。
每个人在出发之前所有的心情和期待都是趋向愉悦与美好的,若不是当时心情很好,也是奔着旅行途中的美好出发的。只是小时候读过的一句话太过印象深刻,“有幸福的鸟儿歌唱的地方,也有毒蛇呲呲地叫”,所以就算前方有再多的灿烂阳光,也还是会留意“天气预报”。
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也应该做些最起码的准备。一部分准备留给路程和住宿,一定要确保自己和同伴安全,不能在一晌贪欢的陶醉与狂欢中,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与分寸,从而给自己带来伤害。听家人的话,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一部分准备留给身体和心情,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每次旅行都如你想象那般美好。
一说到旅行,眼前出现的是旅者游走他乡的辽阔画面,以及漫长旅程中的探索与发现。
就像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去逛庙会,庙会离家好一段距离,自己骑个小自行车跟在大人的车子后面,一路上东瞅瞅、西瞧瞧,忙乎地想把千山万水看遍。
瞧见路边田里停着一只没见过的小鸟,也要一只脚翘起朝着鸟儿耍去,嘴里喊着轻快的号子,看鸟儿惊起,哈哈大笑,一时竟忘记了蹬车轮,差点栽倒在路沟里。最后,只能是挨一顿骂,然后乖乖骑到大人的前头,随时处于可被照看的范围。
庙会是大人的集市、老人的剧院,是孩子的天堂。一进庙会,看得人眼睛发直的杂耍、拿着刷子在自己脸上作画的京剧演员、叽叽喳喳熙熙嚷嚷的小鸡小鸭们、头顶上一朵朵的气球,还有那酸的、甜的、香的、脆的、绵绵的各种吃的,站在高坡上看,不远处是一座山,大人说山里有个庙、有个庵,还有个深不见底的洞,名曰“老猫洞”。
对小小的自己来说,那样的日子太过丰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照顾不过来,剩下的就全都打包留给那孩童年代奇幻的梦境。
和那时十里二十里开外的旅行相比,现在的旅行真真都是长途。交通如此发达,纵是长途,千里之外、异国他乡,也无需跋涉。在移动的车厢里吃饭、看电影、睡觉,一切如常。当飞机落地停止,我们空降目的地,旅行由此开始,这中间的一大段距离和不断变换的风景,还有那无法预测想象的故事,都被两三个小时的车厢生活屏蔽在外。
不同的时空里有不一样的风景,从二十多年前的江淮大地一路走来,见过了高山,看过了大海,结识过形形色色的人,一尽的纷繁与琐碎都随着旅程的开阔铺展在自己眼前。
所幸的是,自己骨子里那点儿恋旧的色彩和那性情中亲近自然自在习性,自动帮自己过滤掉旅程中许多无可无不可的东西,省下了不少时间和情感,去关注那些自己喜欢的、在意的,也就免去了一次性面对太多新鲜事物时的慌乱与走马观花。
一次次回黄山,只是为着在熟悉的小路走一走;
飞行两三个小时,只是想和爱人一起看看别处的海,感受海风不一样的性情;
穿着厚厚的棉服,骑行半日,气喘吁吁,也只是奔着一夜大雪过后群山纯净耀眼的色彩、静谧的格调,还有那头顶落雪、脚下踏雪、一路而上的奇妙登山之旅。
这样的旅程足以让你恋上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也就从此有了你的故事,而不仅仅是曾经来过。
旅行回来,被人问起旅程如何?我欢快地说起这些,听者却觉得无趣。
“总是去一个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就只是光着脚在海边溜达溜达?怎么不玩潜水、冲浪…真是白去一趟”
“大冷天的,跑去爬山,作死啊”
然后,关于这次旅程的话题就整段垮掉了。只是时不时会和当时一起“无趣”、一起“作”的朋友们乐滋滋地回味一番。
所以,旅程中要么一人,随心随意,自在而行,要么找一个性情在相似频道的人,一路相伴,旅行结束后,还可以一起聊聊旅程中的故事。
旅行是一项特别个性化的活动,最容易让一个人的真实性情显山漏水。正如钱老先生在《围城》里说:“认识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她)去旅行。”
旅程中,你是你,他是他,你们都没有过多的装饰和掩饰,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相见甚欢、相看两不厌,也还是说不完的话,散不去的欢喜,那就真的是最好的遇见了。
(第一次在“简书”发表自己的文章,嘎嘎嘎,希望在这里结识一些同样热爱文字的,也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写出有温度而又不失深度的文章。本文于昨日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提笔旅行”中首次发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