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专家之死》6 当专家错了

《专家之死》6 当专家错了

作者: 大补丸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19:53 被阅读0次
当专家错了

即使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赞同,他们也可能会错。--- 伯特兰-罗素

20世纪70年代,美国顶级营养学家告诉美国政府,鸡蛋和很多其他食物可能是致命的。因为鸡蛋含有大量胆固醇,而胆固醇会阻塞动脉,动脉堵塞会引发心脏病,心脏病会导致死亡。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政府把鸡蛋放到饮食黑名单上。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美国人体重大幅增加,开始死于其他食物。结果证明:鸡蛋并没有那么糟糕,或者说至少没有其他失误那么糟糕。

2015年,政府决定鸡蛋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健康的。

“鸡蛋恐慌”就是一个典型的而专家错误的例子。

是人就会犯错,专家也不例外。

这一章节主要分析了专家犯错(专家失灵)的几种情况。

普通科学失败
这是最无辜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专家失灵。
单纯是因为专家个人甚至整个行业因为失误或领域自身的局限把重要的问题搞错了。

但毕竟科学也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所以绝大多数此类的失灵,谁也无能为力。

例如当科学家发明口服避孕药时,并没有估计到降低卵巢癌的风险。同时,对于一部分女性来说,这种药物有风险,但对另一部分女性来说,同样的药物或许可以延长生命。

再例如有的专家认为苏联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十分稳定,从而是美国的重大威胁。但事实是很快就走向分崩离析。

当专家存心不良
21世纪初,科学期刊的论文撤回数量到达历史最高比例。

学术欺诈或行为不端似乎成了日常。

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是深远的。一方面会直接影响这个领域的科研进展。另一方面,他们被识破时会带来对社会信任的严重腐蚀。

学术不端是很多学校的红线,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首先是更多、更耀眼的成绩可以给专家带来直接的利益。而且由于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专家在过自己内心职业操守这一关时,也没有那么困难。
根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将近1/3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涉及不那么明显但还是值得商榷的行为,14%见过或者自己曾经有过不诚实的研究行为。

其次,学术论文受众局限,复现或验证需要极大的没有回报的劳动。所以即使对成果做了不诚实的改动,也很难被发现。
对于自然科学或许更容易被找到错误。但社会科学、心理学这些类别,就很难复现了。

专业跨界入侵
如果你认为一个生物专家发表对医学的看法尚且可以理解,那么演员(演艺界专家)发表对儿童疫苗的看法,那就有些不负责任了。
更何况,现代科学专业更加细化,即使是个生物学家,也只可能是对医学问题理解的更容易,而并非可以达到解释医学上有争论的问题的层次。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纳斯-鲍林在20世纪70年代相信维生素C是一种特效药,在著作、科普文章、演讲中多次号召大量服用维生素C。
事实显而易见,后来证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是危险的,可能会增加某些癌症和中风的概率。

预测并不是专家的本职工作

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而非预测

人们对专家的预测期待太高,而且有不少专家愿意坚定地依靠自己强大的洞察力来出售预测。

专家并非不会预测,但相对准确和科学的预测往往只能局限于自身领域的某一个小的发展点。例如预测麦苗在使用新肥料后,会增产大约百分之几。

而人们对与专家的期待并不这么简单。大家并不太想知道这种肥料的某个成分改进带来的具体效果,人们更想知道全国的粮食产量趋势或是国家农业政策是否会改变等等,这些宏大且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深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是很难做出准确预测的。

如果专家预测失败,民众会立刻失去对专家的耐心和信任。

这不公平,因为预测这种复杂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也无法代表他们的专业水平。

如何对待专家意见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1928年写道,外行人在评估专家观点的时候,必须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缜密逻辑:

我所倡导的怀疑精神包括:1)当你同意专家观点时,并不能就确定相反则不对;2)当你不同专家的观点时,一个非专家也不能就此断定哪个观点是对的;3)当专家们都认为现有的北京知识还不足以给出一个正面观点,普通人最好也暂时不要做出判断。

相关文章

  • 《专家之死》6 当专家错了

    即使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赞同,他们也可能会错。--- 伯特兰-罗素 20世纪70年代,美国顶级营养学家告诉美国政府,鸡...

  • 当专家

    当专家是如此之累的事情。

  • 我读《专家之死》

    《专家之死》这本书以美国社会为例,探索了当下反智主义盛行的起源、发展。解释了一个随处可见却似乎无人知晓的现象--“...

  • 《专家之死》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们对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抱有莫名的好感,感觉就算是那里的月亮,都要比我们这里的圆好多。 《专家之死》...

  • 专家,专家?

    农业社会的特征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产可以满足大部分自己和家庭的需要,所谓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此后才产生了基于分工...

  • 扒一扒那些不靠谱的 “专家共识”

    导读:究竟是网友错了还是专家错了?笔者带您走进一些中国专家共识,扒一扒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不靠谱,以及令人咂舌的原因...

  • 五月

    6号 专家姓名:张菁蓉-四维疗法 主题: 13号专家姓名:冷三华 博士 主题: 20号 专家姓名:王三虎 教授 主...

  • 2017-11-28 抑制接受知识垃圾三原则

    1. 当专家意见一致时,相反的观点不可能是确实的。 2. 当专家们意见相左时,没有一个观点能被非专家看做是确实的。...

  • 书海拾贝:专家之死

    《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汤姆-尼科尔斯,中信出版社。 图书简介: (引自豆瓣、百度百科)随着信息技术...

  • 专家就是专家

    1946年,美国加州监狱内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名死刑犯关进一间密室,蒙上双眼,用刀背划过手腕,再放出水的滴答声。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家之死》6 当专家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xi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