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起源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当运用目标管理时,管理者不再只是听命于人,而是听命于目标。对于目标的思考和确认,管理者能够以自由人的身份采取行动。
目标展现的内容就是人对未来的期望。人对期望结果进行具体描述,作为组织管理的起点,这就是目标。因此,目标可以定义为:“人对未来期望结果的具体描述”。那么,“目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1.目标是描述未来的。目标设定的关键是组织要以未来为导向,而不是仅凭过去的数据和经验。在设定目标时,组织要以外部和未来的思考为主,关键问题为“客户、市场未来的需要是什么”。
2.目标描述的内容是人所期望的结果。既然目标是期望,就要表达人内心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因而,目标的重点在于其挑战性,而不是可达成性。
3.目标是当初设定的。目标是人对未来的“预期”,是基于当初人对外界、自己的认知而做出关于“未来”的判断。但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未知的。“目标刻在岩石上,计划写在沙滩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后续关于“目标”修订和迭代的重点是计划,而不是“目标”本身。
4.目标是人塑造未来的工具。目标管理其原意为“通过目标进行管理”。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中提道,要在每一个创新项目中,建立起结果和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的反馈系统。这一反馈系统可以显示出创新计划的本质和实际努力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实际努力闭环反馈的前提条件,那么未来的成功就纯粹是偶然和走运的事件。
节选自:『共创式OKR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