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祖坛经》中的这108字,谁记住谁得福!

《六祖坛经》中的这108字,谁记住谁得福!

作者: 潇清妩玉 | 来源:发表于2023-12-28 08:10 被阅读0次

在《六祖坛经》中,关于在家人要如何修行,六祖大师为众人说了108字的无相颂: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文/弘恩法师

无相颂是让大家依此修行的,不是让大家天天念的,是一定要依此修行,如果能依着这个颂词去修行,就像天天跟我在一块儿一样,如果不依此修行,出家也没有什么利益。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参禅

前面这两句大家一定不要会错,这里说的是究竟义,就是持戒的究竟义。持戒就是为了防止我们种种的贪染,种种的损害众生、损害自己的法身慧命。

那么众生为什么会贪染?就是因为心不均平,于境界上妄生分别,所以才会贪染,所以持戒真正的究竟义就是心平,于诸法平等,你就不会强分彼此、强分是非善恶,而去取著贪染。这就是持戒的究竟义。

参禅的究竟义就是行直,心口如一,不离自心,这就是行直。真正参禅的妙用就在这里,时时不违法性,不违背祖师大德和诸佛菩萨的教导,止于道而不是趋于道,这就是行直。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这就又回归到我们脚下的功夫。学佛的人首先要知恩报恩,要懂得孝养父母,恭敬众生,尊师重道。义则上下相连,遵从道义的话,就是要怜悯一切的众生,要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行礼让的话,大家都会和睦。如果遇到事情能修忍辱,就不会出现不和合,出现争论,所以中间这四句讲的是基本的人伦道德,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一些,修人天乘的法都得不到受用,更何况是修无上顿教最上乘的法。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钻木出火就比喻精进,锲而不舍地精进,如果能够这样精进地修行,那么淤泥定生红莲,就在五浊恶世当中,我们像一朵红莲一样,不染于世间,超胜于世间。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我们可以看到六祖大师说的这些偈颂,都特别平实,特别容易理解,但是对我们来说也特别难行,为什么?

因为众生就是这样,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种种颠倒炽盛。苦口的是良药,但我们未必愿意喝;逆耳的是忠言,但我们未必愿意听;改过必生智慧,但我们不太容易改;护短心内非贤,但我们经常容易护短。

古人闻过则喜,今人大多都是闻过则怒,不愿意听别人说我们不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样就没法修行了,我们时时把一个“我”放在前边,怎么修行呢?

有“我”就不能解脱。“我”是一切轮回颠倒、惑业颠倒的根本。所以六祖大师的话,虽然平实、虽然简单,但对于我们修行来说,却不是这么容易做到。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我们日用当中常常想着要自利利他,要做佛事。什么是佛事?佛事不是找师父们念念经、洒洒净、开个光,叫佛事 。真正的佛事就四个字:自利利他。

就是以法自利 ,以法利他。这就是常行饶益。

如果离开了法,就只有善行而没有智慧,不能智悲双运。这样带来的利益,也仅仅像梁武帝所修的福德一样,仅仅是人天有漏的小果。

所以,大乘菩萨的行持要智悲双运,要识得根本,要不离法、不离法性、不离法义,才能做到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成道不是看你布施了多少钱,做了多少事。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修道不是在增加什么,修道是在做减法,损的是烦恼、是无明、妄想、执著,这是一个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我增加了多少——我有多少名声、我有多高地位、我有多少财富、我有多少信众,这些东西恰恰是生死轮回的系缚之法。

就是这些东西把我们绑住了、捆住了,我们就是因为贪著世间的名闻利养,所以生死不了。

此大家要知道怎么样才叫成道,成道要修功德,功德在法身当中,功德不在相上,因此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六祖大师也很谦虚,讲了这么多,最后话锋一转,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修行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谈玄说妙,修行就是老老实实地反观自心,调伏自己的习气、妄想,反省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改过必生智慧,智慧是这么生起来的。

不改正过失,虽然你很聪明,但是不叫智慧,那都是我执、我见的颠倒。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必读的七本书 - 坛经

    坛经《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

  • 《六祖坛经》十句智慧偈语

    《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亦称《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

  • 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一)

    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一) (博主注:付是吩咐,嘱是嘱咐,即六祖给予门人的嘱咐,这品是第十品,也是六祖坛经最后...

  • 钱穆:7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六祖坛经: 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

  • 25南能北秀

    弘忍之后的第六代祖师是谁呢? 有人说了,这不是废话吗?我们读的这本书,不就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吗?六祖,当然是本...

  • 烦恼和菩提

    读过《六祖坛经》的人都会记住“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也会感慨羡慕于六祖慧能给师父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对于开悟...

  • 自皈依(原创)

    读《六祖坛经(顿渐品)》解得 文/瓶子 岁月如悠悠,往事堪回首 斯人...

  • 青木阅第五周

    青木阅 第五周 《大话六祖坛经》(完) 本书是对《六祖法宝坛经》的原文与白话翻译及佛学尤其是禅宗中重要的名词解释,...

  • 随笔|这三种女人最好命,你属于哪种?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了凡四训》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正如经典所言...

  • ~鼎然~金刚藏密修群开示及答疑2017.11.11

    鼎然师父:鼎然月底亲自直讲《六祖坛经》更殊胜更简洁更通透,希望大家耐心等待。 六祖指向六菠萝蜜。坛经非坛经,而是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坛经》中的这108字,谁记住谁得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yq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