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建议孙权占据江南,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力主抗曹,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建安十四年,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夺取军事重镇江陵。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通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丹阳借兵,离开袁术
公元191年,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正好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于是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我得到你,太好了。”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了窄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 江乘,进入曲阿,公元195年,逼走刘繇。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我已经有了平山越的兵力财力粮食。你还是回去镇守丹阳吧。”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 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官居要职,迎娶小乔
公元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向来佩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要攻打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安邦重臣,辅助孙权
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把军国大事托付给孙权,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对于孙氏,周瑜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曾派善于辩说的蒋干前去游说周瑜, 周瑜既十分坚决地回绝了蒋干,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 黄祖的将领甘宁前来归降,周瑜认为甘宁是个人才,便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
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水战,江东军队终于攻陷夏口,杀死黄祖。消灭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
赤壁之战,传扬天下
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操因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周瑜采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假称投降,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烧毁了曹军大量战船,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北还南郡。
周瑜等率领精锐战士紧随在后,曹军死伤极多。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战争的胜利,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赤壁一战,使周瑜的英明传扬天下。
英年早逝,病卒巴丘
赤壁之战后,周瑜认为刘备是个巨大的威胁,向孙权献计软jin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但孙权没有采纳。
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战略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路染疾病,不幸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周瑜临终时上表孙权说:“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能再为东吴效命了”,他提醒孙权:统领江东首先要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其次边境百姓尚未归附,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并推荐鲁肃接替他的职务;最后再次强调要防范曹操和刘备两方势力。孙权听闻周瑜病逝悲伤不已,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枢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
典故
顾曲周郎
“顾曲周郎”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细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于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一时瑜亮
“一时瑜亮”的典故出自清代诗人王士镇《《古诗选》凡例》:“北周寥寥,廪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瑜亮。” “瑜亮”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的并称,后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为“瑜亮”。
在小说《 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但正史并无此记载。
池中之物
“池中之物”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孙、刘联合赤壁破曹后,孙权以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到京城拜见孙权,周瑜上书说:“刘备有枭雄之姿,又有猛似熊虎的关羽、张飞辅佐,一定不会久居人下,应该把刘备迁入内地,为其大造宫室,给他美女玩器,使刘备沉于享乐,把关羽、张飞二人,各置一方,如此大事可定。而现在却割地给刘备,以资其业,让刘、关、张三人相聚于疆场,恐怕蛟龙得到云雨之助,终究不会蛰居于水池之中啊。’后来用“池中之物”来形容没有志向的人,蛰处一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