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受伤的朱朝阳醒转,接受叶警官的问话后,又面临母亲的抱怨。单身母亲周春红从对朱朝阳的抱怨,自然延伸到了对朝阳生父朱永平的埋怨:如果当初你爸爸不抛下咱们娘俩……
泪眼婆娑的周春红话未说完,就被朱朝阳给拦截了:当时是你逼爸爸签字的,你以为我不记得,可是我都记得。
这话要在平时,朱朝阳是不会说出来的,因为他是个好孩子。想来周春红也不止一次和孩子抱怨过朱永平。不光如此,朱朝阳还补了一刀:你们大人就知道顾自己。
这话让周春红不知道该怎么接,显然这话戳中了她。
当然,这也不只是对着周一个人说的。就在叶警官问话前,朱永平还要求朝阳说谎。因为朱的现任妻子在此前和他讲过,不想让自己弟弟被抓。朱永平照办了。在平时的教育中,他经常和朱朝阳说,要诚实。
困惑而老实的朱朝阳听了老爸的话,可是他心里苦。难道为了私利,哪怕是违法的私利,就可以轻易地抛弃自己的价值观吗?
显然,和单亲妈妈生活,朱朝阳缺乏父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父亲是缺席的。
这种缺席,是现实中,是如此普遍。
我们可以批判这种缺席,也可以借此反思学校和社会需要再做点什么,以此让“坏小孩”们不至堕落。
但我想对“坏小孩”们说,如果他们缺席了,你们也毋须放弃自己。
这样说可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人生很长,但凡有成长机会,还是要去争取。也许你会说,监护者的缺席所带来的影响,甚至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思维遮蔽性,即孩子们根本不会有这种意识。这种情况真的会有,我信。
不过对于多数人而言,尽管带着监护者缺席的烙印,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来自教育系统乃至更多系统的救济。这种救济,会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比如现在蓬勃发展的公益事业,使得很多人的困难得以纾解。
但这还不够。
不是说作为个体,要继续索取,而是说,每个个体,都有义务自我教育。因为你我的人生,要自己定义。
有的人,甚至会用一生来走出童年阴影;有的人则久病成医,反而因此成了心理学家。
我年初做过一本书,叫《自定义人生》,算是部分回答了因为监护者缺席导致的问题。它所提供的思维,叫作教练式思维。换言之,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教练,就像医生给自己治病一样。不过,成为自我教练并不像成为医生那样复杂。你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些方法与工具——它们曾被多次被证明过——用这些方法与工具,你可以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
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你的行为是你的选择,不必纠结于因果。就像朱朝阳,他最后选择了说出五楼的真相,从而得以重新开始生活。这是他的选择,你也可以。
《自定义人生》中讲到了一个人怎样寻找自己的价值观,讲到了如何发展亲密关系,如何正确地与亲人吵架,如果解决合作养育的难题,还有在职场上如何管理自己的老板……这些人生的重要课题,是我们大部分人要面对的。
抱怨缺席不会带给我们答案,只有持续地自我教育,才能让我们走出泥潭。读书、思考、行动,正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路径。如果你想求人生关键问题的解,我会建议你从《自定义人生》开始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