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父爱缺席

如果父爱缺席

作者: 我的女儿叫月亮 | 来源:发表于2021-01-20 10:24 被阅读0次

    经常听有些妈妈抱怨自己是“隐形单亲妈妈”,吐槽自己正在经历“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责怪爸爸没用,不负责任。这种社会舆论使得过去那种父爱如山顶天立地又带有一丝柔情的集体精神意象变得十分淡薄,整个社会呈现出关于“父性”的迷茫和焦虑不安。

    为什么父爱会缺席?有没有想过,父爱缺席有可能不像我们目前批判的因为父亲的主观不作为,还有可能是社会发展的短暂必然,甚至有可能是被妈妈赶出了家庭。

    有些颠覆,是吗?

    别着急反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果父爱缺席》这本书是如何剖析的。这是一本写给父亲的书,也是一本写给母亲的书。它直面“父爱缺席”这个社会问题,不带情绪化的从心理学和关系学的角度,结合真实的咨询案例,为我们深刻的剖析了父爱缺席对于孩子的影响,解释了丧偶式育儿形成的原因,也给出了解决“父爱缺席”的办法。本次解读也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胡慎之,我国著名的关系心理学家,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疗法,擅长结合丰富的咨询实践经验,解决家庭、婚姻情感、青少年等常见的心理问题。

    接下来,咱们回归正题,首先第一部分

    父爱究竟是什么?

    我们一直在说父爱,那父爱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惯常理解的是爸爸赚钱养家、陪孩子,就是父爱了。其实,在心理学上,作者说,父爱不是现实的陪伴,而是心理的陪伴;父爱不是物质的意象,而是精神意象;父爱不是力量本身,而是力量的源泉。

    这里解释一下,比如,在孩子旁边只顾玩手机,这样的陪伴不是父爱,全身心参与孩子的游戏,这样的陪伴才是父爱;边疆解放军的孩子,即使常年见不着爸爸,没有具体的物质意象,但是提到爸爸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孩子就很自豪,这就是父爱的精神意象;当父亲遇到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这不能给予孩子直接的力量,但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以父亲为榜样也不言放弃,这时候的父爱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所以,我们强调的父爱,是一种心理陪伴,一种精神意象,一种力量源泉。

    基于此,父亲的职能也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多层次、复合的功能。作者解释了当代父亲的五大职能: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供养,就是挣钱养家。

    护佑,就是保护家人。

    规训,就是给孩子建立规则感、让孩子适应并认同世界的规则,学会符合规则生存的技能。

    传道,就是把自己和家族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胜利,就是给孩子一个强大的父亲形象,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

    而且,这些功能只有爸爸能实现,妈妈实现不了。因为爸爸能给孩子一种震颤时刻,这是一种接近危险、失去控制、又回复安全的难得体验。拿荡秋千来说,妈妈只是温柔的荡一下,而爸爸荡时,力度就很大,荡得很高,孩子体会到了心跳加速的刺激,在身体、心理和情绪上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一次次与世界深度打交道的过程中,孩子的安全感、规则意识、内心力量逐渐增强。

    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情绪失控的孩子

    说实话,父爱缺席对孩子的影响,目前被我们低估了。作者说,90%的人生短板,源于父爱缺席。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父爱缺席会左右孩子一生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模式。

    父爱缺席,让孩子长大后不容易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工作时不敢展现自己,会限制事业的高度;

    父爱缺席容易导致女孩子无法自控地“作”、男孩子成为“妈宝男”,降低孩子对情感的体验度和未来的家庭相处模式;

    父爱缺席,让孩子内心软弱、犹豫、焦虑、遇事习惯性逃避、社交障碍,使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

    为什么父爱会缺席?

    当我们知道了父爱究竟是什么、父爱缺席的不良影响,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父爱会缺席呢?其实,父亲角色在家庭里的缺席,不是爸爸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社会的发展让父爱远离且难以衡量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年代,爸爸缺失是一种短暂的必然。工业社会使得爸爸不得不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工作,爸爸跟孩子之间开始变得陌生。爸爸为家庭做了哪些贡献,孩子都不清楚,父亲的集体意象变得模糊、刻板。

    而且,整个社会普遍更加重视物质的价值,遗憾的是,对于精神愉悦的程度没有量化的指标,所以我们只能用“物质价值”来衡量父亲角色的价值。比如说,爸爸是不是伟岸、正直、勇敢,不好衡量,但是爸爸是不是富裕、高效之类的价值很容易被识别。当我们物化了父亲的意象,结果就是,这个“爸爸”变得很容易被替代。

    第二点,主动退行的爸爸

    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概念,父性与男性不是一回事儿。有的爸爸像个孩子,在家里啥也不干,一回家就像个沙发土豆,瘫在那儿看电视,打游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爸爸退行成一个男性的情况。我们必须明白,男性功能只需要满足跟其他雄性动物竞争、繁衍以及娱乐自己。一个爸爸不愿意承担父亲的角色,或者认为自己能力不足,遭遇过心理创伤,觉得做不了一个合格的爸爸,只能破罐破摔,退行到男人的状态。从形式上看,他们更热衷于工作和社交,会把钱或者资源拿回家里,但是回到家里,妻子成了一个“为我服务”的工具,而孩子,成了完善自我人设的工具。

    第三点,被超级妈妈赶出去的爸爸

    以往我们都认为,爸爸是自我隔离于家庭之外,其实很多爸爸是被超级妈妈赶出去的。超级妈妈就是对家庭、对孩子无所不能,像超人一样存在的妈妈。她们经常说,我孩子考上xx中学,都是我陪他写作业上辅导班。她们还说,自己的丈夫完全帮你不上忙,一点用都没有。这样的妈妈,看似对家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实,作者说,这样的妈妈是一种危险的存在。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恋,或者叫做“补偿性自恋”。她们通过否定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否定孩子自身的价值,来强化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长此以往,爸爸就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如何让父爱不缺席?

    知道了父爱缺席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找到避免父爱缺席的办法,让父亲重新融入家庭中。如何做呢,作者认为,对父爱来说,真正的意义在于建立起正面的“父亲意象”,成熟的父亲是兼有冲动与理性、刚烈与温和两种性格特质的复杂形象。这种正面意象一旦建立起来,就能源源不断的输出价值。

    为了建立正面的“父亲意象”,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着手:

    第一:爸爸要拒绝选择性缺位,身教重于言传。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个“教”是教育、教导、教学、教练。对于父职而言,身教重于言传。妈妈陪伴的意义,更多的就是陪伴本身,母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依恋关系”。而作为爸爸,必须参与到游戏之中,在游戏中与孩子互动交流,激活孩子与爸爸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情绪激活”理论所倡导的。爸爸通过参加游戏,可以给孩子提供许多新的经验和刺激,激活孩子的情感机制,促进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第二:整个社会与父亲共情,看见爸爸

    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心理的创伤,爸爸也不例外。比如情绪不稳定的爸爸、严苛型的爸爸,还有自恋损伤型的爸爸。此外,爸爸们还要承受家庭的经济压力和世俗标准上对男人事业有成的要求。他们的生存状态也时刻伴随着焦虑、委屈、辛酸和无奈。但是,我们经常看到妈妈们找心理师、建妈妈群倾诉,很少看到爸爸吐槽、倾诉。不是他们不需要,而是整个社会忽视了爸爸的存在,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共情,需要被看见。

    第三、妈妈欢迎爸爸回归,把父职还给爸爸

    当家庭中男女双方的关系从夫妻转变为小孩的父母时,升级的父母需要共同学习,一起适应新的角色。妈妈不要用焦虑的情绪去淹没其他家庭成员,不要通过贬低爸爸的价值和压制孩子的价值来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放下焦虑和控制,欢迎爸爸回家,把父职还给爸爸。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们了解了真正的父爱是一种心理陪伴,一种精神意象,一种力量源泉。孩子90%的人生短板是由父爱缺席造成的。导致父爱缺席不仅仅是父亲自我隔离的结果,还跟当下的社会因素的变迁和超级妈妈们对家庭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父爱缺席的问题,除了爸爸们要用身教参与孩子的成长之外,还需要整个社会与爸爸们共情,需要妈妈们把父职还给爸爸。希望对你有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父爱缺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oh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