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说要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转头他却变成了一个“主机”,开了一家公司。很多人很愤怒,说他背叛了自己。但人家说:“我当时是那么想的,然后改主意了,我进步了。”
后来他又提了内容付费(2016),然后又有一帮兄弟跟上来了(简书会在其中吗?)。但是他负责的讲:这件事也是个坑。罗胖说他没想给任何人挖“坑”,是他自己在“坑”里,他现在身手还比较敏捷,及时爬出来了。也许下一个“坑”,他就没有爬出来。
后来又兴起了个什么斜杠青年,听说很赚钱。但我的时间精力有限、机遇资源有限。我的杠得向哪边斜都在分散我的精力和资源。有多少斜杠青年斜着斜着,就把之前人生斜没了,变成了专注干新业务了,比如写作、培训。因为这赚的多啊!但是如果你信了,那你就死定了,因为萝卜好种,坑难求。就算你有努力写(条件一、你有一定能力了)努力付费、有机会进入组织(条件二、进入特定人脉圈了)组织帮你上位(条件三、有团队帮你营销了)前任把坑给你让出来(条件四、无同类竞争者了),但丫的消费者疲劳了,你没市场了,赚不到钱了。别说你了,就说你前任,预计三年内就完蛋了,不信,我话就放这三年后再看看。为什么?因为我平时也迫于生计给那些有高大上国际化要求的客户写东西,我很清楚十倍输入才能换回一份高质量的输出的道理。原来李叫兽的公号每篇文章都是一二三本前沿营销书的干货,所以才会让人那么嗨。所以你只要观察某个斜杠青年发布文章的频率与嗨点,就能判断这个斜杠人生是否快要终结了。
所以,多花点钱买书读,同样的钱,你买十本书,还是买一本书PPT大纲哪个更划算?相信你一定能算明白。
田志刚老师曾说过:在这个众说纷纭的年代能形成自己的定见,而定见则来源于你的大量阅读、实践和思考。那些真正有水平的人也更愿意跟能够与自己交流思想的人沟通,而不是崇拜者和粉丝交流。警惕任何披着知识外衣的内容,因为这些可能有用,也可能是误导。在干活的过程中,谁的说法都是参考,你在做的过程中才知道那个更靠谱。
你听的东西,讲的人只是当时相信,明天早晨起来就不一定了!如果人家都不信了你还信,那你没救了!如果你开始有一点点怀疑了,那恭喜你。
关于知识
柏拉图对于知识的定义:
知识除了跟个体有关联外,它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有自己的客观性,不因你知道或者不知道而改变,不因为对你有没有用改变,对你没有用的它该是知识也仍然是知识。另一个核心特征是,知识一定要在某个较长时间范围内被验证过,被确认过的,它有自己的正确性。所谓的正确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确定的、能指导人类工作的。
如果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干完活写一个总结它不一定是知识,为什么你出去旅游一把写的攻略也不一定对大家有价值。你的总结和攻略欠缺了验证和确认,个人的体会和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但要想成为可以指导普遍性工作的知识,则需要更多的经验和体会。这个更多包括你个人参与更多实践,也包括其他人实践、总结和经验的验证。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并在实践中被验证多次后,才可能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