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了情绪,另外一个人本想去安慰一下,或者叫做共情一下,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但安慰没成,还擦出了火药味儿!只能不欢而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明明是一番好意,为什么对方不领情不说还把怒火转移到了自己的头上?前几天我和儿子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我有了一些启发。
儿子小饭桌放学回来,他就非常生气,然后和我说小饭桌某个同学说是借她书,结果一会儿借一会儿又不借,反反复复了好几次,导致他作业都没有写完,所以他特别生气,但是当时没有生气,一见到我就跟我特别特别的委屈的抱怨,这个孩子太不像话了,我很理解他的情绪,一个劲儿的安慰他,并觉得那个孩子确实挺气人,毕竟时间是多么宝贵…然后就问他,他这么气人那你怎么做的呀?他立刻就气呼呼的说:“你要这么说,我就更加生气了!”。瞧!火药味出来了!
为什么呢?当时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更加生气,我的态度也很好,后来经过反思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想和我去发泄一下,我共情了他的情绪就可以了,而当时我却急于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处理的得当?这就导致他认为我不是在关心她的情绪,关心人,而是在评判他的做法,要和他讲讲道理。
人在有情绪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和他一起发牢骚,痛斥对方的不是?还是帮他理性分析他应该怎么做?显然都不是。他需要的仅仅是你能够体谅他当时的感受,安静的陪陪他,听他把情绪倒出来,或者可以抱抱他,陪他玩一会儿,至于怎么做,他的心里早已有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