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题记
千年前的烽火硝烟,谈笑间,只余冰冰冷冷毫无温度漆黑的墨迹残留;一片狼藉中,后人踏过帝国的残垣,却仍能看到几颗零星闪烁,光芒不灭,那便是圣贤转身离去前留下的馈赠、给予的方向。二千多年了,我们仍顺着那个方向前行着、前行着,从未停下脚步。圣贤,即孔子。
孔子于我,绝不仅仅是课本里和蔼的画像,亦或是《论语》里的二字“子曰”,却更似一个可敬可爱的长者,脑海里蕴含了无尽的智慧,眼神中却透出无尽的沧桑孤独。多数人眼中他的可敬在于对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于我,之所以称他为“偶像”,却是因为他对道义的坚守与追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以及对天下之道的承担。
他一生都在追寻,纵横阡陌间,马车扬起尘埃奔走,他始终目光炯炯,坚定不移。
那是如常跋涉的一天。风轻云淡下潺潺小河汤汤而流,孔子一行人又找不到渡口啊。一片岁月静好,河边是大片的水田,田中隐隐可见两人在耕种。弟子们在车上昏昏欲睡,有些则沉迷于乡间美景中,孔子疲惫的目光投向远方层层叠叠的群山后边,凝望,不语。倘若天下都能如此祥和便好了!他叹了一口气,差子路前去打听。
其中一人不予回答,倒反问子路:
“车上执缰绳的人是谁?”
子路恭敬地答道:“是孔丘。”
“就是那个鲁国的孔丘?”
“是。”子路答。
那个人便冷冷地说:“既是孔丘,便应知渡口在哪了。”
子路只好去问另一人,另一人的反应也是同样无礼,不予回答,甚至教训子路:“这天下滔滔而谈者皆是,又有几个能真正改变世态?与其与孔子这样东奔西走、择贤而依,不如同我们一般隐居山野、躬耕垄亩!”
子路沮丧地把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完,怃然,迷惘。是啊,两人的话又何尝不对呢?然而自己辛苦奔波了大半辈子,到头来什么也改变不了,值得吗?自己创办私学,只是为了培养一群有文化的农夫吗?他怆然,生而圩的脑袋已生华发,两眼道尽世事沧桑,情深仍无悔。于是感慨万端:“人不能和鸟兽共居于林野啊!除了芸芸众生,我还能与谁一处?正因天下无道,才需人们来承担大道;倘若天下有道,又何需我孔丘呢?”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江山如画,岁月如歌,孔子踉跄地站起来,以一个肩膀扛起普渡众生的责任,以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民族、千秋万代的文化传承与天下道义。从那一刻起,他的身影照彻古今。他轰轰烈烈、坦坦荡荡,永不逃避责任。他的气节、他的精神、他的勇敢、他的道义,如星星发亮、熠熠生辉,指引我,改变我,升华我。孔丘者,吾偶像也。吾之所向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