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9c
企业服务的消费者化变迁

企业服务的消费者化变迁

作者: mechiland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5:13 被阅读0次
    头图:Tree Roots Vincent van Gogh, July 1890

    ​金数据并不是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此之前,我在另外一条路径上做过尝试。

    在 ThoughtWorks 工作的近十年里,我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天上飞。当然,这是奔赴世界各地的客户现场、报价不菲的咨询师的代价之一。在滴滴、华住等尚且不发达的七八年前,作为咨询师,我们被公司行政、财务照顾得很好。出差了,发个邮件,告知需要车接车送,需要优先乘坐国航航班,需要预定离客户近的酒店。基本上,我们准备冬夏两个行李箱,就可以说走就走了。

    2011 年我开始承担一个分公司的运营职责。我开始注意到看似流畅的差旅体验背后是什么。一个行政在桌面上摆了两本纸质日历,上面圈满了各位同事的出行行程。比如 Tony 下周从北京飞旧金山,需要安排送机,票务代理公司在 QQ 上还没有确认航班信息;明天来自墨尔本的 John 要去成都,需要有人在机场举着牌子送他去酒店。等等等等。

    忙完手头的工作后,我时常看着这些同样毕业于不错大学的行政女孩子们,如何在邮件、QQ 聊天、电话、短信(是的,确认用车需要给司机发短信)从早忙到晚,就是为了保证咨询师的差旅体验。

    我开始研究市面的差旅管理系统,看看能不能采购一套来,减少行政的重复工作,增加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发现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市面上的软件,都是以费用控制为基础的,即出差要先发申请,获得部门主管、财务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出行。至于自己的出行体验,完全不是这些软件需要考虑的。

    于是我们自己做了一个。

    image

    差旅协作工具「行易」,2011

    软件在改进差旅体验上,做得非常好。出差员工发起一个出差申请,填一下时间、地点、酒店、需不需要接机,然后系统把员工、行政、安排机票的代理商、接送机师傅的手机号信息全部关联到一起,动态实时更新。行政只需要看一下就行了,以前一个行政,昏天黑地每个月处理 30 个差旅行程,现在一个月能处理 300 个,还不用加班。

    在公司内部,产品进展得很好,好几个国家的十来个分公司都在使用。我有点膨胀,就想办法把它做成一个独立的产品去卖。然而,整整三个月,一个客户都没有,试用的都没有。

    当时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近距离接触到了一家奢侈品公司的行政主管。她一看我们的产品就喜欢得不得了,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然后她说要财务看有没有预算。等了几周约到了财务,财务说预算太便宜,不知道这笔钱放在哪里。好不容易这个问题解决了,流程到了信息部门这边。在国外休假半个月的信息主管回来之后,他说这个需要通过他们的 Security Checklist. 看到那个 38 页的 PDF, 其中包含机房有没有24小时保安之后,我放弃了。

    今天这类故事还在上演,但仅限于高客单价的软件了。那个时候的软件,就是B2B的生意:由一个企业生产,卖给另外一个企业。而我们做的软件,受益的是行政,买单的财务,担风险的是企业的信息部门。

    漫长的成单周期,数不清的相关部门,痛定思痛,这事儿不能再干了。得做个百元软件,做个普通用户能够决定使用、购买、并且买得起的软件。

    三个月后,同一个团队开发的金数据(https://jinshuju.net/)上线了。

    形容金数据早期的发展火箭一样发展有点夸张,但至少像飞机一样。

    image

    2013-2015,金数据注册用户月增长曲线


    用户的变迁

    “93%的千禧一代员工认为,在选择工作地点时,现代技术是一个重要因素。”

    SurveyMonkey & Microsoft, 2016

    此外,据研究:

    77%的人认为“次优的应用程序性能”阻碍了生产力和他们的“个人最佳状态”

    过去十年间,许多因素的作用下,企业软件逐渐往消费者端迁移。这些因素包括云计算的兴起,浏览器技术的演进,软件分发边际成本的降低,消费主义的蔓延,个人主义的崛起,消费类软件质量的提升等等,不在本文中列举。这十年带来的变化,显著的表现在如下方面:

    十年前,软件很贵;现在软件免费或者很便宜

    十年前,软件采购是公司行为;现在软件引入可以是员工行为

    十年前,工作设备如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只能在公司;现在手机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了那个时候的电脑,工作设备就在手里

    十年前,工作发生在朝九晚五,没办法,离开公司就没有工作设备了;现在工作发生在时时刻刻;

    十年前,工作使用的软件和个人使用的软件是不同的;现在人们期望使用同等品质的软件来管理工作和个人生活;

    十年前买来的软件基本不变,要是变了还要抱怨;现在软件每周更新,如果软件不升级,人们会认为你的公司是不是快不行了。

    2006 vs 2016

    一些公司已经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受益。一年$149的 Zoom 取代了之前的会议系统如webex、Vydeo;免费的 Slack 取代了价格昂贵的Exchange Server;

    Quip 绕开了MS Office 和 Google GSuite,创造性的将不同类型的文档整到一起,后来被 Salesforce 收购;Notion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CMS、文档编辑、知识库的形态利用现代技术融合到一起,成为新一代的文档产品;石墨文档通过使用体验的优化、繁杂功能的简化,在国内有了一大批拥趸;有赞使得企业无需自己开发,直接就能在微信开店;金数据第一次使得职场中人采集数据的工作量变得轻而易举。

    image

    使用者以消费者的感性心态,使用并喜爱产品,进而影响企业采购决策的过程,被称之为企业软件消费者化。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诉求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需手册:不要再提供厚厚的使用手册了。过去你交付了一个产品,给一本很厚的手册是必须的,现在给手册,多半是收藏品。将来很可能是一种小小的羞辱:是产品做得不好吗?还是怀疑用户的智商?简单的产品、恰如其分的帮助提示,总是更容易获得用户。

    2. 直观设计:不一定是多么出众的设计,但平衡的配色,清晰的排版,舒适的留白,总是让人能够多停留一些时间。

    3. 随时随地:能够所有必要的设备上运行,电脑、手机、平板。

    4. 品牌个性:除了满足功能性需求外,能够承载某些共性情感的品牌总能够更好的让人记住并使用。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陷入到功能特性的军备竞赛中。当然这是很难的。企业软件通常被权限啊流程啊搞得头昏脑涨,没什么心思追求阳春白雪——但是正是这一点帮助我们,把产品从纯产品层面上升到人文层面。

    5. 用户社区:成就客户,让用户帮助用户。

    6. 不断升级:显而易见。

    下图是1999年的 Salesforce:

    1999年的Salesforce 官网,丑到爆

    这是2019年的 Salesforce:

    2019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它的中国网站是一个小朋友穿着红色唐装,背景是长城;日本网站背景是富士山,小朋友开始了 Cosplay。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市值1400亿美金的企业软件公司。

    事实上,美国科技公司对设计的投入正在增加。包括最不可能的 IBM,从十年前每72个开发人员配一个设计师,到现在每3-8个程序员配一个设计师。

    美国科技公司设计师配比

    创新的机会

    企业软件要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说并不多:解决员工和管理者在生产力和协作两个维度上的问题。我们想要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用户层面(Desirability):企业软件的用户是员工和管理者。他们希望获得的体验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数据中台和大屏的这么火,因为管理者想要看到这样的东西。一些小工具的流行,本质上是解决了用户输入效率问题,从更深层次来说,它满足的人们对效率的向往。

    业务层面(Viability):要考察它的商业可行性,这件事有没有商业价值?做完之后有没有什么好处。这部分通常是一个常量不会变,有用就是有用,没用就是没用。

    技术层面(Possibility):技术先进吗?能满足用户的期待吗?做得出来吗?

    创新产生于每个交汇处

    当用户和业务不变,技术是一个变量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情感化的创新。简单来说,就是用更好的技术帮助同一批人完成同样的业务。举个例子,TypeForm 是一家总部在巴塞罗那的 SaaS 公司,这个公司将表单数据收集这件事做得特别文艺,页面和产品设计都是低饱和度,完全不像现在以蓝白灰为主体的科技产品。这个公司成长很快,三年时间营收几千万美金。

    当技术和业务不变,用户是一个变量时,实现流程创新。用同样的技术和业务模型,帮不同人实现了创新。比如金数据企业版,滴滴企业版,核心业务价值没有变化,但使用的人群从个人迁移到了企业。

    用户和技术不变,业务是一个变量时,实现功能创新,即用同样的技术给同样一群用户实现不同业务价值的创新。这对大企业来说非常有优势。比如 Salesforce 基于 CRM 自己推出了 PaaS 平台,衍生出 Marketing Cloud 和 Sales Cloud。又比如美团,从外卖到本地生活,都是以同一个技术给同一个业务提供了不同服务。

    中间这一块,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点:用户、技术和业务都没有发生变化,仅仅通过体验实现创新。Expensify 和 Notion,都是代表。还有许多每年层出不穷的新型任务管理工具,都在这个分类中。


    补充:拥抱下沉人群

    中国的 SaaS 软件创业者时常羡慕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基数庞大,有着类似的受教育经历。做一个产品在一个小范围内得到验证,做 Scale Up 相对容易。中国企业行业共性不多,SaaS 产品想要扩张,想要扩充品类或者扩充行业都挺痛苦的。

    然而,通过企业软件消费者化的这个趋势,我们有机会扭转这一现象。通过我们在产品层面不断的打磨,更多的情感化设计,使得那些本应该使用我们软件的人群,更为轻松愉悦的使用,而不是用更专业、晦涩的设计将他们推开。这里所说的「下沉人群」,并不一定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而是那些本应该使用我们软件来改进他们的工作,出于我们自己的原因他们还没有开始使用的人。比如小学老师,街道主任等等。

    END

    我的创业产品黑帕云,是新一代数据协作平台,帮助企业人员更好地将手头的工作数字化。如果你还在用Excel、微信群管理数据,黑帕云能够帮助你将数据结构化,以更有条理的方式梳理数据,并且以不同的视图展现数据,追踪数据的变化,快速将你和同事的工作形态升级。现在使用,生产力领先两年。免费注册地址:

    https://hipacloud.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企业服务的消费者化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jd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