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是家

作者: 拈花一笑 | 来源:发表于2014-03-10 14:36 被阅读635次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了联想公司员工写的一篇《公司不是家》的文章,以及柳传志对该文的回应。后来又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些文章实际上出现在2008年前后,已经有些日子了。近两天,联想宣布收购了IBM的服务器业务,原IBM深圳公司的员工因为转岗等问题开始静坐等示威活动,同在深圳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也处于此次收购漩涡中。类似的事件似乎常常发生,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因都与联想有关,更显眼、给人感触更深。

    一方面,是几年前惺惺相惜不愿离开联想、陪同联想一起摸爬滚打的老员工,一方面是不愿意并入联想的新员工。公司可能还是那个公司,但人处于不同的阶段或位置,要求不同;原来对一些人来说梦寐以求的东西,对另外一些人却是如同鸡肋,甚至不如。人与人之间差别如斯。

    很多时候,人们抗拒改变,原因仅仅是不信任、不习惯或不了解。譬如我经历的几次公司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本身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实质性改变,更多的是权力争斗以及重新分配。然而,时间无法重回,谁也不清楚如果不进行这些重组,公司未来发展是好是坏。对个人而言亦是如此。卷在其中的员工,似随波的浮萍,无从选择。抗拒改变,此刻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与未来无关。

    回归到企业中的个体。员工一直被企业视为最重要的财富,但实际上,员工这个概念像“人民”一样,广泛而抽象,并不能对应到具体的个体。譬如政府口号是“为人民服务”,人人都是“人民”,人人又都不是“人民”。作为每一个具体的人,实际上与公司之间永远只是一种交易关系。个人在公司花费了时间、付出了精力为公司做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公司付出了相应的薪酬和福利,事实上就是一种交易。有一些公司激励员工,提供了一些似乎是合同之外的额外福利措施,事实上也是希望员工在约定的时间做出更多贡献或额外付出更多工作时间的一种合同外交易。并不存在谁欠谁,也不必加入太多情感因素。

    个人与公司的交易关系,并不是说可以对待工作不严肃或不认真。中国人职业精神欠佳,但每逢遇到对脾气的领导或公司,常常不计报酬地奉献;遇到不对脾气的公司或领导,则常常是敷衍。实际上两种做法均不可取。个人与公司是交易关系,这就要求个人体现契约精神,不论公司或领导如何,都应在约定的范围交出相应的答卷。正是因为没有这种契约精神,更多的是靠个人心态、情绪来做工作,是不可持续的。譬如联想被裁员的员工,觉得自己为公司付出了超出职责范围的内容,却面临被裁员的心酸一样,顿觉不值,事实上也是两者关系未摆正。

    善待工作,这就是一谋生的手段,谁也别装高雅。另,把工作和兴趣分开,也是人生一件幸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我是小粗粗:对 成熟企业和创业公司完全是两种模式。创业公司的人情味可能会让人沉溺其中,有种甘愿为领导两肋插刀的义气,但创业公司发展为成熟企业之后,一定会制度化规范化……这个时候,一起成长起来的所谓元老一定要摆正心态。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工作就是工作,不要跟生活混为一谈。
      • 未知用户sal:看完这篇文章后刚好又看了《致青春—一个月的实习经历》http://jianshu.io/p/62301298eeae#,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说来我更喜欢后一篇文章中描述的那种氛围,可能是我涉世未深太天真了吧。人毕竟不是机器,不是螺丝钉,要被裁了心酸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当年下岗大潮的时候,离开企业的工人心中的酸涩不是听两遍《从头再来》就能消除的。
      • joey:个人与公司是交易关系,这就要求个人体现契约精神,不论公司或领导如何,都应在约定的范围交出相应的答卷。正式因为没有这种契约精神,更多的是靠个人心态、情绪来做工作,是不可持续的。

        這句話,真的要徹底學習,特別對於剛入職場的人,或者太過感性的人。

      本文标题:公司不是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lk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