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券时报报道,日前,为了加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组织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征求意见稿》),共五章七十三条细则,正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草案征求意见稿》在义务教育和住房保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改革措施,包括要规范学校运行经费、推行大学区招生、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完善二手房参考价以及建立租赁房参考价等。
今年以来,打击学区房炒作是各地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资源紧张的一线城市尤其如此。上海、北京在今年纷纷通过“教改”的方式,以教育均等化为方向,试图打破学区房机制。而本次《草案征求意见稿》也针对入学政策进行了完善,并均衡了教育资源。
我们看到深圳放了大招推出大学区招生,这其中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首先,学区房已经成为当今房地产市场非常特殊的一个品类,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方,开始关注到学区房,学区房也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炒作最关键的核心要点。我们看到当前整个学区房市场,实际上正在成为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另类,由于学区房的背后实际上是附带着非常特殊的教育资源,在这种特殊教育资源的加持之下,导致学区房拥有了远超过同区域其他同类房源的价格,这种价格实际上是一种附带价格的畸形表现,非常不利于整个市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城市都开始对学区房出手,整治学区房,从而让学区房的房价逐渐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这才是学区房的根本逻辑所在。
其次,我们看到这些年,整个市场上学区房其实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就以深圳为例,深圳之所以会推出这种大学区招生,实际上是打破了原先房地产和学区的强绑定关系,这个和北京的多片化学区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实际的结果都是让学区房的价值逐渐降低,学区不再和房地产处于强绑定的关系,自然而然的也就让学区房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稳定的发展状态之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深圳的做法,实际上目的性非常明确,这就是打破学区和房地产之间的强关联度,将这种强的耦合性解绑。从而让学区房真正回归其房地产的本来面目,让学区成为一种公共的资源,而不是被少数有房地产的人所垄断的资源。
第三,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理念正在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原先用于炒作的各个概念将会不复存在,而深圳的做法只是一个开头,北京深圳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未来其他城市跟随的概率也将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去附加价值的属性也正在成为一个趋势,房子就是房子,不要再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这才是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