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一:印象苏轼
2015-03-04 16:05阅读: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一书中这样评价苏东坡: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对于苏东坡,我觉得很有必要补补这门课。近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尽管是人物传记,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本没有明显感情偏向的、通过一个人的故事反映一段历史的人物传记,对人物不褒也不贬,作者始终保持一个客观中性的立场。
对于苏轼,我们往往是通过语文教材了解的。人教版中学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目选自苏轼的诗词,《明月几时有》、《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堪称经典,一些篇目耳熟能详。然而,在教学这些篇目时,对苏轼的介绍不过是: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现在想想,如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对于苏轼的如此了解,是远远不能站在讲台和学生谈论苏轼的,这样以己昏昏如何使学生昭昭?实在是有些汗颜。我现在实在不能想象是如何与学生一起讨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的含义的。
苏东坡的人生应当是个传奇。如果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他诗词中的文学价值足够用一生去品鉴,不管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有情,有景,有境;如果作为为政一方的官员,他敢于改革,为民办事,主政一任,造福一方,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徐州治水、建造黄楼,湖州赈灾、开仓放粮,哪怕是被贬琼州,仍教化愚民,可谓政绩显著,更需一学;当然,作为一名普通的闲人,读读苏东坡,也是大有裨益的,至少可以修身养性,东坡先生乐观旷达,坦然面对仕途的沉浮,人生的困顿。
说苏东坡是个传奇,还在于他的履历。自从年轻时中了科举进京当官,此后一大半时间被外放、贬谪,甚至是“监视居住”。朝廷中新党、旧党都打击他,老皇帝、新皇帝都不待见他,具体原因很复杂,说到底是因为“一肚子不合时宜”。据不完全统计,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廉州、永州、 常州任过职。就算在交通、通信发达的今天,这样频繁的干部交流也是够折腾的。
他一生行遍人间崎岖路,尝尽酸甜苦辣情,最终卒于公元1101年返回途中。他还曾用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总结嘲讽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