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印象

作者: 巧说诗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1-15 20:47 被阅读0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圆月,一杯浊酒,一个清影,就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

    喜欢苏轼的词,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开始,读着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听着王菲唱的《但愿人长久》,我错误地认为这是苏轼写给爱人或是情人的诗,竟然曾经望着那轮明月幻想着爱情的模样,后来才知道他是在丙辰中秋之日因思念弟弟子由而作。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总是浪漫而又多情的,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东坡作为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更是犹如长上了翅膀,在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也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我之所以爱东坡,不仅因为他的诗词能带给人以美和意境,更是因为爱他那率真可爱、乐观豁达的性格!羡慕他,敢爱敢恨!敬佩他,仗义直言!更崇拜他坚持自我,绝不随波逐流!

    每当在大雨中狼狈前行时,似乎就听见东坡对我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所以,哪怕道路再泥泞,再曲折,我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任性,更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气。等到雨过天晴,真的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原来昔日再大的“风雨”,一旦过去就什么都不是了,过去就算再落魄,那也只能成为故事。

    在苏轼的诗词之外,我还很偶然地读到他的这样一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之为大丈夫。”面对突如其来的贬毁灾难,苏轼接受得竟是如此坦然超脱,这让那些陷害他的小人始料不及。我想,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一定坚毅而豪迈,他高贵的人格在此间熠熠生辉!而我却从中触摸到诗人内心无限的悲凉与无奈。

    苏轼并没有像父亲给他取的“轼”那样低调,他人生的每次被贬都因为他性格的张扬和“不长记性”,不过也也体现了他的真性情!

    远谪黄州,是苏轼人生的大逆转,在孤独自省中,他逐步摒弃性格中的外露张扬,让自己更加内敛成熟,而其文学才情也在灵魂的一次次洗礼中得到升华,走向他自己乃至整个时代的艺术巅峰,使他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词人,于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传遍大江南北,前后《赤壁赋》让后人吟诵千年,而其豪放之风也让宋词从此深入人心。可以说,被贬黄州是苏轼命运的不幸,却又成就了苏轼,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绝美的精神财富。

    但我更喜欢吟咏另外的几句,“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写出了他的豪情壮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自是一种深情的追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含着人生的哲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禁让人产生了共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是显示出了旷达襟怀。

    一诗一词一世界,一人一舟一天地。高贵的灵魂,大多是孤独的。就像当年愤投汩罗江的屈原一样,苏轼也感到了这种“独醒”的寂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满腹才华使他不甘于随波逐流,本性的孤傲更让他绝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肯栖”表露了心迹,更彰显了尊严。

    苦难常常使卑微的人萎靡沉沦,迷失自我,却无法让高贵之躯低头,反而愈见其高贵。苏轼在汹涌的寂寞里咀嚼苦难,他不会学屈原以死亡鉴证生命的高贵,也没有像李白那样纵情山水,及时行乐。他在春种秋收的艰难岁月中享受田园生活的清贫、恬淡,心灵也渐渐回归于淡泊清静。苏轼不仅教我们如何作诗,也指导我们该如何直面人生的各种不如意。

    他告诉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与“读书万卷始通神”,我在诗中排遣了寂寞,学到了知识,还悟到了一些道理。每每在诗词中与东坡相遇,仿佛陪伴着他走过了人生的每个阶段,更甚至说是他陪伴了我的人生之旅。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坡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zw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