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外呆了多久,我仍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农民,这些年,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痴迷于幼时的故乡,我的一切是故乡给的,我的饮食习惯,我的思维模式,我的思想体系,我的性格脾气,我的气质长相,尽管我的外衣似乎有了点城里人的气息。
还记得2001年考研来到上海后的第一年,我是怎样的痛苦煎熬,我后悔自己考研来到了上海,没有朋友的孤独时时侵袭着我,记得看着《倚天毒龙记》里张无忌留在荒岛的清形时我独自一个人哭的泣不成声,我从一个人情温暖的农村乡土社会来到了一个人情隔阂的国际化大都市,那一刻我是实打实的后悔过,考研成功兴奋的迷雾让我眼前的能见度极低,我不知道来了国际化大都市后我是一个孤独的宠儿。还好,第二年我碰到了跟我志趣相投的山东师妹,因此研究生的最后两年孤独再没侵袭我。
2004年工作,我真正体味了漂泊的味道,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爹不要娘不要的孤儿,回老家我是城里人,出走多年的我已不适应曾经温暖的乡土,在城里我是一个土农民,来城里不久的我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总之我是无本之木,心中没着没落的感觉很难受。
06年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突然人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年再也不用回家,我觉得这儿就是我的家,更惊奇的是我的饮食习惯也在慢慢变化,以前不适应的菜现在适应,以前不爱吃的饭忽然一下子不再抵触,结婚前几年我很爱吃面条,很不喜欢米饭,而从2016年左右我的这些习惯在不自觉的发生了改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融入了我所生活的城市。
庆幸之余,这几年我在好多的瞬间觉得我依然是那个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虽然我已不把自己当作外乡人。但关起门回到家我常做的饭依然是幼时最爱吃的家乡饭,默想的时候依然用家乡话思维,我的眉眼里渗透着浓郁的家乡特色,我的语言里始终摆不掉乡音与乡词。变中不变,乡土情结融进了我的基因里。家中永远有老家寄来的各种面粉,以至于每年我这个家庭主妇得跟虫子竞赛吃面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