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挫,需要的不止是安慰!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伊丽莎白非常热爱体操,九岁时她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兴奋又自信,甚至把赢得的彩带挂在哪都想好了。
比赛开始,她第一个登场,表现得不错,但在后来几个选手出场之后,她的成绩不再有优势,结果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整个人非常沮丧。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安慰孩子呢?
1. 你是最棒的。
2. 是裁判的不公平,让你丢掉了原本属于你的彩带。
3. 输了没关系,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 你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 也许,你本来就不该赢。
当孩子遭遇类似情况,我们 “脱口而出”的话也许就在这五句话之中,那么它会传达给孩子怎样的信息呢?
第一种(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这些话对小孩子会有一些安慰效果,大一点的孩子会知道这不是事实,这样说反而会让他觉得父母话很虚伪、很无力;
第二种(她受到不公平待遇):
这是教她做不好事情先“怨天尤人”,当失败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不是裁判时,这样的说法只会让她离成功越来越远;
第三种(体操没那么重要):
这种说法很“有毒”,以后只要有什么事做不好,她就会首先去贬低这些事情,最终做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
第四种(她有能力):
这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这种盲目自信会让她在自己的幻想中沉迷,她不会明白如果没有改变,下次必定还会遭受同样的挫折;
第五种(她本来就不该赢):
这种表达看似无情,但却可以让孩子正视问题,真正得到成长。当然父母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这样说的:
“我知道你对比赛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很失望。
如果你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没有问题。
但如果你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也许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练习。”
她记住了父亲的话,开始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动作,结果在第二年的比赛中赢得了5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综合项目的总冠军。
孩子遭受挫折时,当然需要父母的安慰,但如果父母只给他情感上的满足,他们下一次将不可避免的再次“栽跟头”。
正如国际儿童心理学家麦克罗素在一次演讲说:
父母不要再无效鼓励孩子了,其实如果孩子的能力不发生变化,这次输了,下次凭什么赢呢?
安慰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给他提出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帮孩子站起来才是父母的本事,也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