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四

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四

作者: 北方雨落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23:37 被阅读0次

督邮这种逐级监督的制度设置是郡县制不可避免的,皇帝只有通过互相监督的官僚体系才能去管理这些给自己打工的官员,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互相监督的官僚体系,不免造成无谓的内耗,更是朝廷巨大的财政负担。

而分封制并非如此,皇帝只需要协调各地诸侯即可,并不需要派人监督地方。地方长官,也不是流官制,而是世代经营,德高望重者自然不用为五斗米讨好乡野小儿。

孔子所在的时代是分封制开始瓦解,郡县制还未出现的时代,孔子推行的周礼也是分封制的制度理念,孔子根本没有交过郡县制。因而,儒家知识分子天然的在郡县制里不太契合,需要在郡县制里去平衡自己内心和外界,也要学会如何妥协与取舍。

相关文章

  • 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四

    督邮这种逐级监督的制度设置是郡县制不可避免的,皇帝只有通过互相监督的官僚体系才能去管理这些给自己打工的官员,才能维...

  • 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一

    读书时,最喜欢的就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虽然是骈文,但没有难懂的字,也没有密集的典故,语言优美而自然,有一种直...

  • 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二

    先理解什么是督邮。进入郡县制,中央集权的皇帝,为了稳固政权,就需要对各个地方的执政者进行监督,将刺史派往地方监督州...

  • 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三

    弄明白了,什么督邮,这样也就理解为什么陶渊明觉得穿的正式一些去拜见督邮,是对他的极大侮辱。在正统儒家伦理里面,应该...

  • 2018-09-21陶渊明辞官图

    陶渊明辞官图 明 陈洪绶《陶渊明辞官图》 38.5×170厘米 对于收藏的陈洪绶《陶渊明辞官图》,徐悲鸿感触颇深。...

  • 陶渊明集 辞官与乞食

    陶渊明几经出世入世,最终决定归隐。但陶渊明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大商人,虽有几亩田地,也仅仅能解决温饱而已。陶渊明性...

  • 五次辞官的陶渊明

    陶的太祖父是东晋开国功臣,陶侃。从小学习儒家文化,心中想的当然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这里插一段:陶侃以寒门之...

  • 嵇叔夜、陶渊明与读书无用论

    嵇叔夜出任中散大夫后不久隐居不仕,屡拒为官,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而辞官归隐,经历官场之后不约而同辞官归隐。陶渊明...

  • 2018-10-23

    陶渊明是个大诗人,所以在讲陶渊明系列的时候先是把这个背景带入,让他们了解他的四次为官,但都不久便辞官而去,他一生的...

  •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二二)

    陶渊明 摘抄:中国历代辞官者,数以千万计,唯有陶渊明,将朴素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得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集 辞官的背后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q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