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赏析《渡荆门送别》

赏析《渡荆门送别》

作者: 155147c138f2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21:30 被阅读0次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的是明月与云海,诗人酷爱明月,在三峡地带,山嶂遮日,看不到水天相接云霞,幻生和明月高悬的景象。而“江入大荒流”后,水势平缓,月的倒影也能清楚地看到了,所谓“上下天光”(范仲淹),尤为可爱。而水天之际的云霞变幻,又使诗人如睹海市蜃楼的奇观。

前六句都着眼于初到荆门的观感,充满诗人对生活新天地的礼赞和陶醉。“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新鲜与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又不免使他心生留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十字,是充满了由衷感激之情的。感激故乡水送他出蜀抵楚。

这首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爱恋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相关文章

  • 《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 赏析《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渡荆门送别》 赏析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

  • 《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渡荆门送别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

  •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谷纯吉国学经典记忆武林计划第一季】唐诗绘图记忆第1首

    渡荆门送别 李白

  • 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赏析和中考

    《渡荆门送别》 出题:沧海一粟 《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至荆门离开家乡时所作,描绘了沿途的见闻以及感受,颔...

  •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赏析《渡荆门送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qlpctx.html